2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与苏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深化合作协议,中国人民大学苏州人工智能学院苏州人工智能实验室揭牌,开启校地合作新篇章。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校长朱信凯,人大附中暨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名誉校长刘彭芝;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涌,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海东,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苏州市政府秘书长俞愉出席,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郑新业主持。朱信凯、顾海东代表双方签署《苏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大学深化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既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通过创办新型学院、创建人才集聚高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立开放交流平台,共同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示范高地,携手将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事业发展的新增长极、新引擎、新战略支点,全力服务苏州工业园区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全面助力苏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中当好排头兵。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人工智能学院、苏州人工智能实验室将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聚焦技术应用与赋能区域经济,与注重理论创新与人文交叉的中关村校区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在建设定位、学科发展、科研方向和区域服务上形成错位发展格局,以“产品牵引、服务牵引、贡献牵引”为原则,以重大原始创新为目标,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新兴学科、智慧治理交叉学科,努力构建政府、产业、学术、研究和应用一体化的平台,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张东刚、林尚立、刘小涛、吴庆文共同为中国人民大学苏州人工智能学院、苏州人工智能实验室揭牌。
张东刚对苏州市委、市政府给予中国人民大学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与苏州市长期以来团结共济、齐心共筑、合力共进,共同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共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实践,共同打造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新平台,此次新一轮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双方深化全面合作的又一里程碑、携手共促发展的又一新起点。学校将与苏州市一道,以新改革促进新发展,携手为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苏州实践增动能、添活力;以新布局构建新格局,携手为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苏州实践育新人、建高地;以新合作拓展新空间,携手为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苏州新实践展形象、塑品牌。期待双方双向奔赴、融合发展、守正创新、承前启后,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小涛在致辞时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中国人民大学给予苏州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苏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努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我们高度重视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战略合作,近年来先后共建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智慧治理学院、苏州市人工智能和社会治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成为了名城名校合作的典范样板。此次战略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全新阶段。恳请中国人民大学继续发挥人文荟萃、智力密集的独特优势,与苏州在人文经济、人工智能、智慧治理、国际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进一步增加在苏学科布局、扩大办学规模。苏州将一如既往做好服务保障,不断开创校地双方协同发展、互促共赢新局面。
中国人民大学与苏州市具有坚实的合作基础,自2003年首次签署合作协议以来,双方精诚合作、携手并进,从合作建设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到成立苏州校区,建设中法学院、丝路学院,取得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合作成果。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为苏州校区建设发展赋予了新定位、新使命,先后在苏州校区成立智慧治理学院、苏州人工智能学院,扎根苏州产业与社会发展布局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设立人文经济苏州研究中心、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苏州数字经济研究中心、苏州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苏州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重点实验室等跨学科科研机构和平台,大力加强苏州校区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工作,全面优化苏州校区治理体系。当前,苏州校区正在发展成为拥有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新文科新工科融合发展、集聚中外最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增长极,是学校面向国际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拓展优势学科、培养高端人才的新引擎,也是服务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战略支点。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将积极以“人大所长”呼应“苏州所需”,与苏州市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持续凝聚共识、深化合作、齐心奋进,共同擘画双向奔赴、融合发展、守正创新、承前启后的校地合作新未来,共同构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新高地。
8月25日—29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赛道中职组)在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隆重举行。
2025-08-30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2025年8月28日,青岛电子学校作为全国唯一的中职学校受邀参加上合组织国家科教与经贸融合论坛,崔西展校长主持高教与职教赋能上合经贸合作分论坛并做专家报告。
2025-08-29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以高质量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提供有力支撑,8月20日—24日,滨州职业学院举办2025年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训练营。
2025-08-28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为增强领导干部凝聚力,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2025年8月25日,章丘区东山小学召开了以“涵育成长力 润心向未来——办一所群众满意的优质学校”为主题的新学年全体干部会议
2025-08-28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为帮助新任教师快速熟悉教学流程、规范教学行为,8月27日下午,教务处在103教室组织开展新任教师教学常规专题培训,全体今年新任教师参与此次培训 培训围绕教学核心环节展开,重点讲解两大内容
2025-08-28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为推进学科传承创新发展,近期,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行中医、康复专业青年教师拜师仪式。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谭成森出席仪式并致辞。
2025-08-28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8月27日,市教育和体育局召开教体系统2025年秋季开学工作会议。市教育和体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局机关各科室、各事业单位负责人,全市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参加了会议。
2025-08-28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近日,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雷教授团队研制的高海拔高寒地区氢氧热电四联供系统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成功试运行。
2025-08-25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8月19日至23日,由山东大学联合承办的第28届全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术会议、第17届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大会及第19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际会在山东烟台举行。
2025-08-25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8月23日,山东大学与威海市人民政府在威海市签署深化校地合作共建协议。校长李术才,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孔凡萍出席签约活动。
2025-08-25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8月23日,在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举办十周年之际,学习贯彻“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重要论断暨新时代中国史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山东大学召开。
2025-08-25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8月21至24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康复治疗与护理赛道(中职组)”在南京卫生学校落下帷幕
2025-08-25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2025年8月中上旬,山东科技大学“红心筑梦”实践团紧密围绕国家安全生产与环境风险防控战略需求,依托学院在“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学科优势与深厚积淀
2025-08-24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红心筑梦实践团以“科技赋能粮食安全 青春助力乡村振兴”为行动指南,将专业优势与粮食生产实践深度结合。
2025-08-24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8月1日至10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智能制造系“守光者联盟”志愿服务队赴新疆开展为期十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08-24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