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学校,毕业后选择工作的本科生越来越少了。
过去几周,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公布了2023-2024学年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披露了包括毕业率、就业率在内的多项2024年应届本科生的毕业数据。
北京大学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8月31日,北京大学2024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3.81%。清华大学的最新一期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暂未公布该项数据。
在复旦大学,截至2024年8月,3328名2024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总体初次就业率达90.23%。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与核查工作的通知》,从2021届起,“就业率”被明确为“毕业去向落实率”,具体包括协议和合同就业率、创业率、灵活就业率及升学率。此举被解释为以更加准确反映高校毕业生升学、就业等毕业去向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名校的本科毕业生的去向,更多转向了升学。
多所名校的读研比例上升
在部分名校,2024年的升学人数占比为近五年来最高。
以北京大学为例,2024年里,100个实际就业的人当中,有84.2个人选择了升学,这比2019年多了6.9%的比例。
一些名校还公布了升学率,即总体毕业生中的升学占比,该数值也在逐年提高。其中,北京理工大学的升学率从2019年的62.6%涨至2024年的71.9%,也就是2024年中100名毕业生中,有71.9%选择了升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都有相同情况。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名校本科生读研比例上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重点高校的硕博点多,保研名额占比较高,而且重点高校本科毕业生在考研中整体竞争力较强,又加上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
海外升学不再吃香
升学的方向也发生改变。
2024年,五所名校本科生选择海外升学的比例,要低于2019年。这意味着,更多学生选择留在国内深造。
比如北京大学的升学学生中,选择境外深造的比例从2019年的25.3%降至2024年的18.4%,少了208个人。
国内的留学热度下降是近几年的趋势。这与境外深造回报率降低、海归光环褪去等因素有关。
根据此前猎聘和世界青年峰会联合发布的《2023 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近年由于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加之疫情的影响,就业面临较大挑战。海外留学人才的薪资出现了小幅收缩——该人群的实际平均年薪在2020年为26.82万元,2022年降到24.41万元,2023年上半年仅为20.45万元。
此外,为了招揽人才,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都推出了许多人才政策,包括放宽落户政策等。比如上海从2022年起,上海高校的硕士毕业生只要满足基本条件即可落户。
2025 年 6 月 30 日上午,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五楼录播教室内暖意融融,一场以 “致敬芳华 薪火相传” 为主题的教师荣退仪式在此隆重举行。
2025-07-01 来源: 央视网
6月30日下午,青岛高新职业学校党委书记孙洪传同志以“恪守‘四风六纪八规’争做新时代合格党员”为题,为全体党员讲专题党课,深入阐述新时代党员教师严守纪律规矩、锤炼过硬作风的重要意义与实践
2025-07-01 来源: 央视网
7月1日,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成永江率队深入各学院,实地检查2025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六十多项赛事备赛工作。
2025-07-01 来源: 央视网
在宁波市教育局的再三阻挠下,历时4年、逾期2年,兴宁中学和蛟川书院两所“公参民”学校至今未完成整改。
2025-06-25 来源: 央视网
2025年6月5日,中国自动化学会正式公示第九批“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共建示范校”名单,临沂实验中学凭借其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扎实基础、创新课程体系及突出育人成果成功入选。
2025-06-24 来源: 央视网
近日,我校与聊城大学MPA教育中心(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举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签约仪式,标志着双方开启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校地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2025-06-24 来源: 央视网
新时代的中国少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用知识武装自己,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为祖国的明天贡献智慧与力量!
2025-06-24 来源: 央视网
6月19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院长孟繁营以《拥抱新质生产力浪潮,在电气强国征程中绽放青春》为题,为电气工程系入党积极分子讲授思政课。
2025-06-22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