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沧桑砺洗,一百年春华秋实。
作为国人在齐鲁大地上创立的第一所本科起点的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也是青岛唯一一所生于斯长于斯的“双一流”建设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即将于今年10月25日迎来她的百年华诞。
一百年来,学校秉承“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的创校宗旨,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前进方向,国家所需就是使命担当,人民期望就是奋斗目标,坚持以全方位服务国家海洋事业和山东省、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勇立潮头,谋海济国,为国家海洋事业兴盛和省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历史性贡献。
着力“四个坚持”,服务青岛、服务山东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青岛、扎根齐鲁、深耕海洋,主动融入和服务山东和青岛发展进程,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服务省市高质量发展中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坚持特色一流,不断塑造巩固省市全国海洋科教优势地位。学校始终走在国家科教战线前列,创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综合性涉海学科体系,海洋科学和水产学科已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深海圈层动力学、水产遗传育种、海洋糖类药物开发等若干方向实现国际领跑,始终引领带动我国海洋科教创新发展,为省市提升海洋科教优势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10月,中国海洋大学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船正式入列“东方红”系列科考船队
坚持人才第一资源,助力省市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学校引育汇聚了海洋领域11位、占全省1/2的住鲁院士,30位、占全省86%的“国家杰青”,560余名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打造了世界重要的海洋人才高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形成了“学在海大”的响亮品牌,每年约60%的优秀毕业生在鲁就业创业,一大批校友成长为省市各行业领域的领军和骨干,为省市发展提供了卓越人才支撑。
2023年11月,学校薛长湖教授(中)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助力省市打造世界重要的海洋创新中心。学校历时22年牵头建成了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锻造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起和实施“透明海洋”“蓝色药库”“蓝色粮仓”“蓝色种业”“海工装备科技创新”等系列重大科技战略,打造了13支国家级创新团队,取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17项国家科技奖励,6获山东省和青岛市科技最高奖,为省市科技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2022年12月,学校牵头建设的崂山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
坚持把服务区域创新发展作为着力点,不断增强服务省市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学校建设了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等由院士领衔的多个新型研发机构,孵化成立了“镭测创芯”“国数科技”等多家“专精特新”企业。抗肿瘤1类新药“BG136”I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培育了一批水产新品种,设计研制了大型全潜式深远海养殖网箱“深蓝1号”,研发并量产了多普勒激光雷达、波浪滑翔器等重要装备,主持或参编多项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以这些为代表的千余项高新科技和咨政成果有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管华诗院士指导研究生做科研
突出“七个聚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青岛实践贡献海大力量
今年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强调,山东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赋予了山东省和青岛市新的更重的时代责任,赋予了中国海大新的更大的光荣使命。中国海大与青岛发展定位特别是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与山东发展战略特别是建设海洋强省,有着全球首位的战略契合度,海大服务好山东、服务好青岛使命光荣、责无旁贷、得天独厚。
深入实施服务教育强省行动,聚力服务省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做强顶尖学科高峰,厚实一流学科高原。加强有组织培养海洋领域和十强产业急需创新人才,全面提升服务教育强省支撑力贡献力。
2019年8月,海洋教育国际研讨会暨亚洲海洋教育者学会学术会议在青岛召开
深入实施服务人才强省行动,聚力服务省市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人才中心。聚焦山东省“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建设,大力汇聚更多“高精尖缺”人才,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团队。提高优秀毕业生留鲁留青就业比例,提升人才供给质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团队
深入实施服务科技强省行动,聚力服务省市提升科技创新效能。构建海大—崂山实验室融合发展模式,锻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有组织科研,一体化建设“大平台”、打造“大团队”、实施“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助力省市打造全球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团队
深入实施服务经济强省行动,聚力服务省市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四链融合”,全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校友企业总部基地等产业发展平台,扩大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海大系企业集群。
2023年10月,中国海洋大学校友企业总部基地揭牌
深入实施服务文化强省行动,聚力服务省市文化繁荣兴盛。构建海洋文化研究传播体系,打造高端蓝色智库,服务文化产业发展,助力山东省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高地,更好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
2024年5月,第二届中国海洋发展高端论坛在中国海洋大学举行
深入实施服务开放强省行动,聚力服务省市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发挥海洋科教优势,构建高能级全球海洋科教协同创新平台,开展高水平实质性海洋国际合作,提高省市在国际海洋领域影响力话语权,打造省市对外开放桥头堡。
2021年10月,中国-挪威海洋大学联盟在中国海洋大学成立
着力构筑战略新平台,聚力塑造省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二期建设,打造服务国家战略和省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与成员单位一道建好山东现代海洋高等教育共同体,打造服务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集团军,充分发挥我省海洋科教的集成和协同优势。
中国海洋大学扎实推进西海岸校区建设工作
站在历史新起点,面向百年新跨越,中国海洋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考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青岛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围绕山东“走在前、挑大梁”、青岛“打头阵、当先锋”的使命担当,坚持立足青岛、扎根山东、服务齐鲁,充分发挥学校与山东、与青岛的战略契合度优势,实施好服务山东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青岛实践中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2024年6月12日,青岛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主办第二届青岛“海洋•发展”大会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图:刘邦华 刘莅 吴涛 李华昌 等)
为进一步促进家校沟通,凝聚共育力量,新学期初,实验学校小学部开展家访活动,老师们走进家庭,与家长面对面进行有温度、有目标的沟通交流,共同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2025-09-16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新学期伊始,博兴县实验小学以“夯实教学常规、彰显学科特色”为核心,启动“一校一品・一科一韵”教学常规月活动。
2025-09-16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9月10日,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为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表达对一线教师的深切关怀,听取教职工意见建议,根据学校党委统一安排,校领导分别深入各个系部走访慰问,与一线教师面对面座谈,共庆节日、共话育人、共谋发展。
2025-09-12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近日,我校2024级酒店服务春考班学生房月蛟与其父亲(我校首届烹饪专业毕业生)专程来到学校,将一面书写“匠心培育金牌,师恩守护成长”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郑重交到学校领导与教师手中,以此表达对学校深切培育的感激之情。
2025-09-12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9月10日,“立德树人 潍教担当”潍坊市庆祝第 41 个教师节大会在潍坊市融媒体中心举行。
2025-09-12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9月10日下午,青岛西海岸新区第六初级中学在两河校区报告厅举办了以“春晖四方·育梦成光”为主题的教师节表彰大会。
2025-09-12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9月10日上午,东营市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李明芳老师和尚甜老师走进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运用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儿心量表)为康复中心的孩子们开展专业评估活动。
2025-09-11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9月11日,县教体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徐加言一行到单县一中调研,县教体局党组成员、单县一中党委书记王腾香,党委副书记、校长刘继友等陪同活动,双方在南校区行政楼二楼会议室举行会谈。
2025-09-11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实践,提升课程教学质量,9月10日,烟台城乡建设学校组织召开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研讨会。
2025-09-11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传承“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的帮扶精神,弘扬尊师重教风尚,9月10日上午,我校举行了“青蓝同心传薪火,躬耕教坛敬师恩”主题活动。
2025-09-11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近日,烟台德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经理一行来访我校赠送校企合作感谢信,对学院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的大力支持表达了深切谢意,学院领导、智能制造系及教务处相关人员出席。
2025-09-11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生动展现我市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潜心教学的精神风貌,倡导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助力新时代美德东营建设,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2025年“东营市教书育人榜样”选树宣传活动,全市共有10位优秀教师入选。
2025-09-11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