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气层质量只有地球质量的百万分之一,但却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环境。从地表到10千米左右的高空,时刻发生着各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形成了雾、霜、冰雪和暴雨、寒潮、台风、冰雹、雷电等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过程。随着人们对极端天气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关注,大气科学也逐渐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 之前我们介绍了应用气象专业,大气科学类中还包括哪些专业?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大气科学是一门“大气”的科学
大气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大气,然而,地球大气并不是亘古不变的。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大气科学先是以天气学、气候学,大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如电象、光象、声象)和比较一般的化学现象等为主要研究内容,传统称之为“气象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中的应用,其研究范畴日益扩展,大气科学已打破了原有的研究范畴,在对大气现象和规律的不断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比如,要研究大气运动,需同流体力学、热力学、数学等学科领域密切合作;要研究太阳辐射及太阳扰动在大气中引起的各种变化与机制,需同高层大气物理学、太阳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等学科领域密切合作;要研究水分循环、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需同水文科学和海洋科学等学科领域密切合作。
现在的大气科学,需要理解和认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系统各圈层,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大气”的科学。
大气科学类中的“兄弟”专业
大气科学属于理学中的大气科学类,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位。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大气科学类只包含“大气科学”和“应用气象学”两个专业。2020年教育部公布了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大气科学类新增“气象技术与工程”专业。气象技术与工程是第一个以气象探测技术及气象数据工程为特色的本科专业,也是首个可以授予工学学位的大气科学类本科专业。自此,大气科学类有了三“兄弟”。
除了上述三个专业外,2021年,国家在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中设置了气象类-智慧气象技术。智慧气象技术专业也是本科职业教育中第一个气象类专业。
大气科学学什么
大气科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概论(地球科学概论)、大气探测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动力学、天气学、气候学等基础知识,进行野外实习和室内科学实验的训练,掌握进行大气探测的技术和分析的方法。
要学好大气科学,需要掌握卫星、雷达、全球定位系统(GPS)和运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等高新技术和近现代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选择学习大气科学。
从上述的学习内容可以看出,大气科学涉及面较广,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学基础知识。同时,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是计算机模拟,在学习过程中还需学好计算机相关的课程。
专业含金量高
大气科学研究的目标是要合理利用大气资源,趋利避害,为国计民生服务。大气科学的应用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气象、医疗气象、军事气象、防灾减灾、水文气象、环境保护、能源气象和旅游气象等,涉及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如工业、农业、渔业,以及海陆空交通运输业等。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气象类本科毕业生大约2500人,主要就业去向为气象业务部门,包括气象局、民航气象台、军队气象台等。另外,像上述的海洋、水利、农业、环境等行业也需要大气科学专业学生。还有一部分毕业生,会进入研究机构或高校从事与大气科学相关的科研工作。
大气科学专业性强,不是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很难从事行业的核心工作,所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比较有优势。但这个专业整体读研率比较高,想要进入高校或研究机构,学历要求也比较高。
行业有前景
这些年来,我国气象人才队伍专业水平显著提高,据《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我国气象人才队伍在职人员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88%,硕士以上比例达25%,博士1700余人;拥有两院院士9人,国家人才工程(奖励)人选40余人次,正高级职称专家1800余人,中级职称以上比例超过70%;大气科学专业占比超过51%。”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2021年10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指出,2015—2021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7年;同时警告,创纪录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和热量积累,已经将地球推向未知的领域。欧盟部分成员国率先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也提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的社会公益事业。从国家战略来看,大气科学作为服务保障国家气候安全、防灾减灾的重要支撑,对其需求只增不减。2022年8月,中国气象局发布《气象人才发展规划(2022—2035年)》,重点建设气象预报、气象服务、气象监测、信息技术、业务支撑五支人才队伍,全面实施八项重大人才计划,千方百计成就人才。
哪些院校招大气科学专业
目前,国内开设大气科学的院校不算多,本科阶段开设大气科学专业的院校一共18所: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云南大学、兰州大学、无锡学院和国防科技大学。
其中,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入选大气科学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拥有大气科学领域国家级重点学科。内蒙古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是近几年新开设大气科学专业的院校。
由于气象技术与工程专业是2020年新增的专业,目前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只有2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另外,国家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气象类智慧气象技术专业,目前只有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招生。
注意招生所在大类和身体要求
很多高校的该专业本科招生时按大类招,招生大类包括大气科学类、理科试验班等。如北京大学该专业按物理学类招生,大类中包含物理学、大气科学(大气与海洋),考生在报考时应注意看大类中的具体包含专业。另外,大气科学类专业选考科目一般为物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规定,主要脏器:肺、肝、肾、脾、胃肠等动过较大手术,功能恢复良好,或曾患有心肌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史,甲状腺机能亢进已治愈一年的;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不宜就读大气科学类专业。
当然这并不是硬性规定,考生在报考时,还是要认真阅读各高校招生章程中的具体要求。
新学期如约而至,为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预防青少年犯罪和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市中区关工委宣讲团走进市中区职业中专普法教育活动,用法治第一课“点亮”校园开学季。
2025-09-02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为做好2025年秋季开学工作,凝聚学校发展共识,科学谋划新学期重点工作,8月28日下午,枣庄市市中区职业中专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会议。
2025-09-01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8月26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名单的通知》(教师司函[2025]19号)文件
2025-09-01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8月28日,我校2025年“学理论 转观念 提能力 促发展”专题培训班正式开班。
2025-09-01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8月28日,在2025年烟台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烟台四中荣膺“烟台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表现突出学校”
2025-09-01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7月25日是第五个世界防溺水日,为践行藏蓝青春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安全防护意识,山东政法学院警官学院藏蓝之星实践服务队在滕州开展了一场以防溺水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2025-09-01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8月25日—29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赛道中职组)在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隆重举行。
2025-08-30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2025年8月28日,青岛电子学校作为全国唯一的中职学校受邀参加上合组织国家科教与经贸融合论坛,崔西展校长主持高教与职教赋能上合经贸合作分论坛并做专家报告。
2025-08-29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以高质量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提供有力支撑,8月20日—24日,滨州职业学院举办2025年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训练营。
2025-08-28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为增强领导干部凝聚力,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2025年8月25日,章丘区东山小学召开了以“涵育成长力 润心向未来——办一所群众满意的优质学校”为主题的新学年全体干部会议
2025-08-28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为帮助新任教师快速熟悉教学流程、规范教学行为,8月27日下午,教务处在103教室组织开展新任教师教学常规专题培训,全体今年新任教师参与此次培训 培训围绕教学核心环节展开,重点讲解两大内容
2025-08-28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为推进学科传承创新发展,近期,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行中医、康复专业青年教师拜师仪式。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谭成森出席仪式并致辞。
2025-08-28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8月27日,市教育和体育局召开教体系统2025年秋季开学工作会议。市教育和体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局机关各科室、各事业单位负责人,全市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参加了会议。
2025-08-28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近日,由国家工信部主办的2025第六届东方创意之星创新设计大赛(学生赛)省级赛评审结果揭晓
2025-08-25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近日,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雷教授团队研制的高海拔高寒地区氢氧热电四联供系统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成功试运行。
2025-08-25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