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怎么造房子?智能建造也许能回答这个问题。随着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房屋建造的过程将变得更加高效。比如,人们可以通过3D打印直接打印出建筑结构,也可以实现模块化设计,将房屋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在工厂里生产,然后现场组装,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方便。让我们跟随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副院长张世顺教授,来了解一下智能建造专业。
智能建造体现“新”与“质”
“智能建造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以工业化建造为主导的先进建造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型建造模式。”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副院长张世顺教授说:“从新质生产力角度看,智能建造既体现了新质生产力中的‘新’,即以人工智能等核心科技创新培育建筑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引领建筑业转型升级,更体现了新质生产力中的‘质’,把数据作为新质生产要素实现数字经济与建筑业实体经济的融合,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因此,智能建造不仅仅是工程建造技术的变革创新,更将从产品形态、建造方式、经营理念、市场形态以及行业管理等方面重塑建筑业。
与传统建造有什么不同?
智能建造和传统建造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智能化系统。传统建造更依赖于人力和传统的施工方法,较为耗时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而智能建造注重自动化、精确度和可持续性,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建造效率和质量。
据张教授介绍,智能建造不仅是更加智能地盖房子,还可以用于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和生活环境,也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突发情况。比如在灾害发生后,智能建造可以帮助灾区快速重建,恢复正常生活。
本科阶段主要学习什么?
在智能建造专业的本科阶段学习过程中,重点在于全面强化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万丈高楼平地起,以信息技术与工程建造深度融合的智能建造不仅需要扎实的力学基础,还需要建立以数理、电学、运筹学等多学科为基础的元知识体系。
本科阶段主要学习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离散数学、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机械原理、机器学习、数字建造项目管理、施工自动化、建筑环境智能等。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等技术与建筑业的融合,智能建造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2022年10月,住建部发布通知,在北京、天津、广州、南京、郑州、河北雄安新区等24个城市开展智能建造试点,积极探索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这也是我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副院长张世顺教授介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筑行业对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不断增加。国家需要大量具备智能建造技术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来推动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
毕业生可以选择勘察、设计、施工等传统土木工程行业,也能在智能建造领域从事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运维等方面工作,又能在人工智能领域从事科技开发与组织管理。
此外,毕业生可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或进入央企、国企等行业龙头企业工作。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2020年智能建造专业招生以来,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本科生推免比例高达60%,其中15名本科生被保送免试攻读研究生学位(2人进入人工智能专业、1人进入计算机专业)。
“一横”“一竖”的人才
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范围涉及城市规划、建筑与基础设施的设计及建设、灾后重建等多个领域,因此需要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张世顺教授说,从知识结构上,智能建造专业人才需要“一横”“一竖”的人才。怎么理解呢?“一横”是指智能建造专业人才需要具有宽泛的知识面,也就是“一横”要足够宽。同时,智能建造专业人才也需要具备某一方面足够深入的专业知识,也就是“一竖”要足够深。
在个人能力方面,从事智能建造相关工作的话,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至关重要,因为智能建造项目往往需要与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信息化”和“智能化”新工科专业
智能建造专业是近年来国家重点推动设立的新工科专业之一,属于工学门类中的土木类专业。自2018年同济大学首次设立智能建造专业以来,目前,全国已有百余所高校增设了智能建造专业,并开设了建筑机器人、建筑3D打印、工程物联网等新课程,正在加强专业建设力度,着力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同济大学是最早开设智能建造专业的高校,其在结构工程、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系统等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通过“土木+”的方式,致力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实践能力突出的智能建造人才。
重庆大学将智能建造专业纳入工程能源大类招生,采用“1+3”培养模式,即一年级不分专业,按工程能源大类学习基础课程;二年级至四年级按智能建造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培养,将前沿信息技术融入工程全生命期和建筑产业全链条活动。
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建造专业得益于学校在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专业优势,更加强调培养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知识。智能建造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智能算法、驱动机器设备、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整合工程数据-经验-知识,使用各类软件、硬件、平台等智能技术和装备,完成工程建造任务,实现建造过程从“机器建造”向“智能建造”转变。同时,通过创新创业、工程实训、国际交流等方式,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从大一到大四设置不同层次的综合交叉创新训练,增强学生“树状”知识的关联能力。
怎样学好这个专业?
学习智能建造专业需要同学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对科技有浓厚兴趣和理解能力,且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首先,扎实的数理基础,能够让你更好地理解建筑结构、材料力学等基础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专业课程。其次,对科技有浓厚兴趣和理解能力,能够掌握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同时,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智能建造领域提出新的理念和解决方案。此外,需要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为进一步促进家校沟通,凝聚共育力量,新学期初,实验学校小学部开展家访活动,老师们走进家庭,与家长面对面进行有温度、有目标的沟通交流,共同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2025-09-16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新学期伊始,博兴县实验小学以“夯实教学常规、彰显学科特色”为核心,启动“一校一品・一科一韵”教学常规月活动。
2025-09-16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如果要为山东科技大学70余载的办学历史划定一个重要的时间坐标,2004年,必定是镌刻在其发展里程碑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5-09-16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9月10日,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为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表达对一线教师的深切关怀,听取教职工意见建议,根据学校党委统一安排,校领导分别深入各个系部走访慰问,与一线教师面对面座谈,共庆节日、共话育人、共谋发展。
2025-09-12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近日,我校2024级酒店服务春考班学生房月蛟与其父亲(我校首届烹饪专业毕业生)专程来到学校,将一面书写“匠心培育金牌,师恩守护成长”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郑重交到学校领导与教师手中,以此表达对学校深切培育的感激之情。
2025-09-12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9月10日,“立德树人 潍教担当”潍坊市庆祝第 41 个教师节大会在潍坊市融媒体中心举行。
2025-09-12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9月10日下午,青岛西海岸新区第六初级中学在两河校区报告厅举办了以“春晖四方·育梦成光”为主题的教师节表彰大会。
2025-09-12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9月10日上午,东营市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李明芳老师和尚甜老师走进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运用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儿心量表)为康复中心的孩子们开展专业评估活动。
2025-09-11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9月11日,县教体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徐加言一行到单县一中调研,县教体局党组成员、单县一中党委书记王腾香,党委副书记、校长刘继友等陪同活动,双方在南校区行政楼二楼会议室举行会谈。
2025-09-11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实践,提升课程教学质量,9月10日,烟台城乡建设学校组织召开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研讨会。
2025-09-11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传承“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的帮扶精神,弘扬尊师重教风尚,9月10日上午,我校举行了“青蓝同心传薪火,躬耕教坛敬师恩”主题活动。
2025-09-11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近日,烟台德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经理一行来访我校赠送校企合作感谢信,对学院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的大力支持表达了深切谢意,学院领导、智能制造系及教务处相关人员出席。
2025-09-11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生动展现我市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潜心教学的精神风貌,倡导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助力新时代美德东营建设,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2025年“东营市教书育人榜样”选树宣传活动,全市共有10位优秀教师入选。
2025-09-11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