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民乐小学学生表演原创舞剧《咏春·意正》。 学校供图
作为乡村教育振兴中的重要主体,乡村学校如何因地制宜推动学校发展,是当下乡村教育面临的重要议题。十几年前的广东省佛山市民乐小学是一所地处乡村的薄弱学校,课程资源匮乏、教师短缺、学生缺乏自信,很多人给学校贴上了一张“不可能”的标签,能走的学生都离开了,“被撤并”似乎注定成为学校的结局。是在困境中选择放弃,还是奋起直追?彼时,学校领导班子在一个寒冬的午后促膝长谈,决定在困境中求发展,誓要在没有路的地方蹚出一条路。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依托乡土文化资源,走出了一条“以体树人,以美化人,人人出彩”的兴校之路,实现了学校转型发展,呈现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创造美好乡村教育的状态与面貌。
立足乡土,探寻学校转型
发展的突破口
发展的困境一度使学校陷入了师生“招不来、留不住”的尴尬局面,学校逐渐丧失发展自信。为此,学校发布“在困境中求发展”的战略发展规划,寻找学校创新转型发展的“支点”。作为一所乡村学校,乡土资源是随处可见的课程资源,为此我们确立了“挖掘岭南乡土资源,开发体艺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从离学校最近的乡土文化入手,找到了身边的狮艺武术项目,开展“寻找黄飞鸿足迹”的全校性课题,探索创建特色项目。
佛山本土黄飞鸿的人文形象对学生有着英雄式的榜样作用,而鸿雁这样一种动物形象天然贴近学生的心灵。于是黄飞鸿的家国大爱与鸿雁远飞的梦想坚毅成为了师生的一种集体意识。
我们知道乡土文化是乡村学校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我们从离孩童心灵最近的艺术着手,创新性地将醒狮技艺与音乐舞蹈相融合,借助唱、跳、舞、武、演奏、绘画等形式,创编喜闻乐见、富有童真童趣的原创音乐舞蹈作品。如以南狮、武术的技艺呈现为载体,融合音乐、舞蹈、合唱、话剧的舞台艺术教育剧作《武动佛山》《狮道》等,以及以岭南传统人文、历史、民俗为载体的本土童谣《佛山大头佛》《南狮》等。这种融音体美于一体的乡土节目,一登台便焕发出极致的魅力。
学生每年一个原创舞剧,一年一首原创音乐。十几年来,学生们从村里的大棚走向区镇舞台,还登上了央视春晚,并受外交部邀请出国交流。学生们在作品的演绎和诠释中传递乡土情怀、家国大爱,也唤醒了师生内在的生命力、创造力与学校的发展活力。
体艺融合,将乡土课程
创造性地转化落地
在艺术教育“支点”的作用下,学校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此时我们开始思考如何以单一学科的发展推动学校的整体提升。为此,学校在充分利用岭南优秀乡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融合醒狮武术、粤曲童谣等素材,立足体育、美术、音乐等国家课程,梳理创生出少儿狮艺武艺、儿童画与竹狮扎作、器乐演奏与班级合唱等内容,开发系列体育美育校本课程,并将这些校本课程贯穿于学校的整体变革、转型与发展之中。
当尝到了甜头,我们马不停蹄地开发全学科课程资源群,从零星起步到全员参与,从单线打磨到学科融通,“小飞鸿规则伴我成长”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乡土课程应运而生。学校构建了“3+1+N”体艺校本课程,即优质落实3门体艺校本课程,做到天天有主题、课课有内容,高质量落实体育、音乐、美术国家课程;利用九大社团课程让学生至少培养1项特长;常态实施N项体艺课外活动课,即每日的体育大课间、书法·午练、器乐·暮韵一日常规活动课,每周全员艺术大舞台、全员体能大挑战,每年的全员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创设人人能上台、人人能出彩的成长平台。在课程实践中,学校逐步形成“六个一”的体艺课程实施路径。
当课程逐步走深、走实,学校基于岭南醒狮,逐步生发了一种融课程、空间、美学于一体的育人场景。学校充分发挥醒狮的美育功能,实施“小南狮·大美育”计划,让师生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和空间创意设计中。以校内的南狮非遗传承基地为“点”,学生与校园文化的互动为“面”,持续开展主题化、项目化的美育教育实践。校园内的沙井盖、各场室门口、连廊随处可见学生们的艺术作品,“每季一更新”的醒狮主题画展机制,成为乡村校园极具性价比的艺术美学展。
最初的乡土课程理念转化成了最上位、引领学校全面发展的活水源头。一所办学条件并不理想的乡村小学,逐步构建了基于乡土视域下的体育美育校本课程开发新形态,并将其创造性地转化落地,走出了一条乡土文化兴校之路。
乡土浸润,激发学生
生命力与创造力
学校75%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普遍缺乏归属感与认同感,在办学的过程中,学校更多思考的是如何通过乡土浸润、课程育人,使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那片有丰美水草、避风乔木的芳洲。
学校将“乡土文化”和“教育内在价值”建立强有力的关联,把学校与乡土社会紧紧勾连,让乡村学校承载本土文化价值,以此唤醒师生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学校进一步通过顶层设计构筑育人体系,提升乡村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出了“让好教育扎根乡村”的战略发展方向,逐步探索出了基于乡土教育的文化植入点。
例如,从体育美育向德育融通,学校梳理了本土资源中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爱国功夫宗师的精神内核,凝练出“怀梦想、习智慧、持坚毅、行仁爱”的“飞鸿少年”品格,开发“飞鸿少年四项修习”德育课程。依托德育系统,开展集项目策划、物色合伙人、人员招聘、财务收支等模拟现实生活消费场景的“小飞鸿杂货铺”以及“发现身边小美好”“我为全校加鸡腿”等活动。为了让每个农村学生都被“看见”,在学校的话语体系中,它可以是一块赋予梦想力量的鹅卵石、一个笑着笑着大家都哭了的毕业典礼、一个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拿到一张奖状的成长礼、一场“一个都不能少”的班级展示……
就这样,一所办学条件并不理想的乡村小学,围绕体艺特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走出了一条由自强到自信再到自觉的乡土文化兴校之路,赋予了乡村学生昂扬向上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拓展了乡村教育的美好图景,让传统文化在乡村教育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活力。
(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校长、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民乐小学原校长)
作者:周少伟
8月25日—29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赛道中职组)在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隆重举行。
2025-08-30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025年8月28日,青岛电子学校作为全国唯一的中职学校受邀参加上合组织国家科教与经贸融合论坛,崔西展校长主持高教与职教赋能上合经贸合作分论坛并做专家报告。
2025-08-29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以高质量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提供有力支撑,8月20日—24日,滨州职业学院举办2025年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训练营。
2025-08-28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为增强领导干部凝聚力,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2025年8月25日,章丘区东山小学召开了以“涵育成长力 润心向未来——办一所群众满意的优质学校”为主题的新学年全体干部会议
2025-08-28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为帮助新任教师快速熟悉教学流程、规范教学行为,8月27日下午,教务处在103教室组织开展新任教师教学常规专题培训,全体今年新任教师参与此次培训 培训围绕教学核心环节展开,重点讲解两大内容
2025-08-28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为推进学科传承创新发展,近期,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行中医、康复专业青年教师拜师仪式。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谭成森出席仪式并致辞。
2025-08-28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8月27日,市教育和体育局召开教体系统2025年秋季开学工作会议。市教育和体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局机关各科室、各事业单位负责人,全市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参加了会议。
2025-08-28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近日,由国家工信部主办的2025第六届东方创意之星创新设计大赛(学生赛)省级赛评审结果揭晓
2025-08-25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近日,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雷教授团队研制的高海拔高寒地区氢氧热电四联供系统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成功试运行。
2025-08-25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8月19日至23日,由山东大学联合承办的第28届全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术会议、第17届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大会及第19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际会在山东烟台举行。
2025-08-25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8月23日,山东大学与威海市人民政府在威海市签署深化校地合作共建协议。校长李术才,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孔凡萍出席签约活动。
2025-08-25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8月23日,在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举办十周年之际,学习贯彻“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重要论断暨新时代中国史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山东大学召开。
2025-08-25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8月21至24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康复治疗与护理赛道(中职组)”在南京卫生学校落下帷幕
2025-08-25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025年8月中上旬,山东科技大学“红心筑梦”实践团紧密围绕国家安全生产与环境风险防控战略需求,依托学院在“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学科优势与深厚积淀
2025-08-24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红心筑梦实践团以“科技赋能粮食安全 青春助力乡村振兴”为行动指南,将专业优势与粮食生产实践深度结合。
2025-08-24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近日,青岛城市学院“琉韵童心”实践团赴淄博市博山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08-24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8月1日至10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智能制造系“守光者联盟”志愿服务队赴新疆开展为期十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08-24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