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9日上午,曲阜秋阳暖照,圣韵悠长。厦门理工大学教授、著名书画家闫超一行受邀走进东方圣城,先后参访曲阜市颜子博物馆、颜子研究院等文化地标。复圣颜子七十八代嫡孙、曲阜孔子文化学院院长、中华文化促进会颜子文化委员会会长颜廷淦,副院长樊涛携团队热忱相迎,以礼乐之仪款待远道而来的文化同道,共赴一场儒学对话。

参访途中,古建巍峨与文脉绵延相映成趣。颜子博物馆内,商周彝器凝刻先民智慧,历代碑帖承载圣贤哲思;颜子研究院中,《颜氏家训》的治家箴言与当代研究成果交相辉映,让闫超教授一行深切体悟到"克己复礼为仁"的千年传承,感受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儒家修为在当代的鲜活实践。作为复圣颜子后裔的杰出代表,颜廷淦院长沿途详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安贫乐道精神,以及颜子文化与孔子思想一脉相承的核心要义,展现出圣裔家族"金石之志,坚持不懈"的文化坚守。

在参访的尾声,座谈会在曲阜·颜瀚博府·颜师办公室举行。颜廷淦院长与副院长樊涛就孔子学堂的发展建设进行了系统阐述,为我们揭示了这一文化阵地的发展蓝图。据了解,孔子学堂秉持"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宗旨,坚持党建引领与“两个结合”的发展方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儒学思想深度融合,打造了一个兼具时代气息与传统底蕴的文化传播平台。学堂在社区乡村、机关社团、企业等各个领域都有涉及,覆盖了从小学到老年大学的全周期教育场景,并在海外也成为儒学传播的重要载体。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堂以"十五教"为核心载体,通过学书画、读经典、兴礼乐、祭先贤、传家风等丰富活动,让"仁、义、礼、智、信"的儒家精髓根植人心。在课程设置上,学堂构建了涵盖师德师风、医德医风、家风家训的完整体系,标准化配置孔子像、五圣文化墙、实木桌椅与四书五经藏书,同时融入中医文化、地方特色等创新元素,实现"一学堂一特色"的差异化发展。为破解文化推广"小弱散"难题,学堂秉持"协力弘道"理念,推动校企社联动,探索"学堂共建,以堂养堂"模式,培育职业化、专业化师资队伍,辅以数字化运营平台与"数字尼山"建设,让传统文化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

座谈会上,副院长樊涛特别介绍了儒风公社的创立初心与使命愿景。他指出,公社传承孔子"大同社会"的崇高理想,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大同"的时代使命,以"求真求是向上向善"为社风,致力于搭建从学堂到公社、再到天下大同的文化桥梁。这一构想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宗旨相呼应,为建设具有全球主导力的儒学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闫超教授在聆听介绍后深表赞许,他表示,孔子学堂将儒家"修身为本"的核心理念与时代精神相结合,通过日课、周课、月课、季课、年课的系统设计,让传统文化"用起来、建好它",实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面对颜廷淦院长与副院长樊涛的诚挚邀请,闫超教授欣然应允加入,愿以书画艺术为纽带,助力儒学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此次参访与座谈,既是圣城文脉与当代智慧的深度交融,也是儒家文化"走出去"与"活起来"的生动实践。正如孔子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学堂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整合全球资源,弘扬中华美德,在文化振兴的道路上笃定前行,为实现共同富裕、共奔大同的美好愿景注入不竭的文化动力。

未来,随着更多文化同道的加入,这一植根于中华大地的文化阵地,必将成为连接中外、贯通古今的精神纽带,让中华文明的智慧光芒照亮人类文明的前行之路。
撰稿:王天佑、朱爱华
本文标签:曲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