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地市聚焦 » 济南高新教育:“三引导”成为破解教育困局的“高新方案”

济南高新教育:“三引导”成为破解教育困局的“高新方案”

当教育焦虑成为社会共性命题,济南高新区以“暑假成长共同体·伙伴+”活动交出了一份破题答卷。这项历时两年的教育实践,通过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维育人网络,将传统暑期托管升级为素养培育系统工程,其86%的参与率和100%社区覆盖率的数据背后,是教育理念从“知识传授”到“生命成长”的范式转变。其中,“伙伴+”特色项目通过混龄组队、兴趣导向的方式,让不同年龄段学生在共同完成社区服务、研学实践等任务中实现互助成长。

其实,早在2024年暑假,济南高新区就率先推出了全环境立德树人“三引导”行动,即教育引导家庭教育进步、教育引导公民素养提升、教育引导社区文明发展,那个暑假,孩子们按照一定原则组成了“伙伴+学生成长共同体”,在家长、社区以及教师的指导、协助下,度过了一个令他们新奇又快乐的假期。今年,成长共同体3.0版本重装来袭,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孩子说:原来暑假也能“精彩纷呈”

不少教育专家和家长都曾经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学校关起门来办教育,单纯成了考大学的地方,这是我们希望办的教育吗?家长焦虑于成绩,却缺乏专业指导,只负责把孩子从学校接出来又送进辅导班,扼杀了学习兴趣和天性,这是家长想要的教育吗?”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在济南高新区的学校里得到了生动实践。

让我们将时间拨回到7月初,彼时,我市中小学的暑假刚刚开始。这天早上,济南高新区科航路学校的教师家长群里忽然“炸”了起来。“家长朋友们,暑假开始,尚品自习室不打烊!音乐、美术、心理、读书等各种沙龙定期开始,孩子们喜欢啥咱就选啥!”学校学生发展中心主任贾亚楠的一个语音“激起千层浪”,家长们纷纷“跟帖”。“太好了,能看孩子了”“孩子想学尤克里里,不用报班了”“我们报篮球课,有没有羽毛球”……家长的要求可不少,贾亚楠说,学校值班老师会和社区一起想办法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

在高新区金谷小学的辖区社区,更是出现了一位“网红副校长”。该校副校长李建平在假期开始前就约好了许多学生,每天早上6点,他都会一身运动装等孩子们集合,大家一起在社区慢跑。

而在高新区第一中学的校园里则更热闹一些。不少共同体的孩子们选择在这个暑假进行“太极拳进修”,跟着老师李庆龄学习太极拳。“太极拳本来就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借着暑假,我们可以更系统地学习。”一位参与练拳的孩子说。

高新区管委会教育文体部党组书记、部长高一鸣说:“我们突破传统暑期托管局限,将教育场景延伸到社区广场、科技馆所、企业园区等社会空间,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全域整合。”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学校特别建立“家校社联络员”制度,由教师、家长代表和社区工作者组成专项小组,确保三方沟通零距离。在云湖社区,退休教师田庆禄带领高新区科创路学校的孩子们进入“书画世界”,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书法和绘画技巧全部教给孩子们;而在高新区东城逸家中学、小学和辖区的东城逸家社区,家长自发组织的"亲子科创营"则吸引了辖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专业支持。在这里,家长志愿者轮流值班,利用自己的专业为所有孩子们扩展知识面。

老师说:暑假的意义更加充实

窦赛是济南高新区汉峪小学的一名青年美术教师,在暑假刚刚开始的时候,她专门录制了一期“小画笔”课堂,通过短视频的形式教会孩子们一个小技巧。该校音乐教师李腾也给孩子们带来“杯子舞”的排练技巧。李腾说:“我们几个老师商量,把这些平时都能接触到,但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内容设计成小课堂,为孩子们带去一些‘新鲜内容’,这也和高新教育的‘三拥有’精神相符,有助于实现‘五育并举’。”

相对而言,高新区凤凰路小学的孩子们玩得更“嗨”。三年级2班的“梦想乐队共同体”成为假期里的一道亮色。这支由孩子们自发组建的乐队,正为一场专属演出全力筹备,用热情与汗水浇灌着音乐梦想。记者注意到,乐队阵容颇具特色,涵盖架子鼓、唢呐、大提琴、长笛、吉他等多种乐器,还有两位主唱。中西乐器与声乐的碰撞,让这个乐队充满别样活力。为了呈现最佳效果,孩子们共同选定《就是哪吒》作为表演曲目,结合每种乐器的特点细心分谱、反复调音,从各自在家的刻苦练习,到学校报告厅里的默契合排,每一个音符都凝聚着他们的专注与热爱。

除了音乐、美术,科学也是这个暑假里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科目。在采访中,高新区凤凰路中学七年级4班的孩子们展示了他们的“无土栽培实验室”。该小组的组长告诉记者,同学们严格遵循科学探究流程:从查阅文献确定变量,到设计对照实验培育豆芽,最终形成12页图文并茂的观察报告。“当看到胚根突破种皮的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细胞分裂的意义”。一位家长认为,这种具身体验带来的认知突破,远比机械记忆更为深刻。

其实,不仅仅是社区志愿者和家长志愿者参与其中,一些驻高新区的高校也在竭尽所能。7月10日,高新区景汇小学红色背景板前,“梦想同‘萌’”成长计划正式启动。这所小学与东汇景苑社区、山东职业学院南山书院创新构建“党建+教育”共同体,通过课业辅导、创意课堂、社会实践等多元形式,为三年级学生打造立体化成长空间。山职实践队的志愿者在发言中说:“我们将发挥专业优势,把高校知识转化为适合小学生的‘成长养分’。”

家长说:“三引导”解决了“一块心病”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暑假开始之前,学校就和学生一起制定暑假计划。高新区金谷德艺小学五年级6班班主任李茶向记者展示了孩子们的《梦想成长记录手册》,上面详细记录了小队名称、记录周期、项目内容等细则,不但有计划,还有丰富的内容。李茶说:“孩子们通过这本手册,不但可以记录成长内容,还学会了规划和实施,一举多得。”

高新区丰奥嘉园小学的记录册里,体育活动成为主要亮点。该校体育教师刘源说,在假期前,不少孩子们就提出要突破自己某项体育的纪录,他们要通过这个暑假实现自我超越。“不管是体育还是其他项目,能够努力实现超越就是最大的成长乐趣”。该校副校长张军芳如是说。

高新区伯乐实验学校更加重视社会实践,该校“未来可期小组”利用小区空间开展跳蚤市场,孩子们经历了从定价失误到成功推销的完整商业流程,最终用赚取的187元购买了文具捐赠给山区儿童。

不少学校也在为学生带去一个特色的暑假生活。高新区雅居园小学、奥体中路学校和康虹路小学的孩子们,就在校长姚晶的带领下开启了“爱阅读”模式,姚晶说,暑假是一个很好的亲子阅读的时机,她号召家长抓紧点滴时间,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读一本好书。根据目前收到的反馈来看,家长们认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得到极大提升,亲子关系也更加浓厚。

高新区春晖小学校长马新军则更喜欢用数据说话。在他的一份暑假课程统计表里显示,孩子们的社会实践参与率达100%。马新军评价这种“有组织的自主性”模式,既保留了个性化成长空间,又构建了科学的支持系统。

高一鸣认为,这种"政府搭台、学校主导、家庭参与、社会助力"的育人新模式,既解决了假期"看护难"问题,更通过项目化学习促进了学生社会情感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同步提升。据悉,高新区已将暑期经验转化为常态化育人机制,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已经不再是家长的“一块心病”。

热门推荐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