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烟台职业学院智能制造系“守光者联盟”暑期“三下乡”新疆行:推普兴疆智印青春梦,远山拾碧学史助振兴

烟台职业学院智能制造系“守光者联盟”暑期“三下乡”新疆行:推普兴疆智印青春梦,远山拾碧学史助振兴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8月1日至10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智能制造系“守光者联盟”志愿服务队赴新疆开展为期十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感知边疆巨变、助力乡村振兴、传承文化根脉、践行青年担当”为主题,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与力量。

一、文化传承:触摸历史脉络,感悟多元一体精神

8月3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志愿服务队参观了“新疆历史文物陈列”等展厅。从织锦护臂到距今三千多年的毛织品,从克孜尔石窟壁画到各族传统服饰与乐器,队员们纷纷感慨:正是多元化的各民族优秀文化才得以汇聚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8月4日,在布尔津县博物馆,服务队参观了“草原古韵”等四大主题展厅。先秦时期的石范、近现代的民族服饰,队员们见证了布尔津县发展的轨迹,深刻理解了“文化是发展的根与魂”这句话的意义,也明确了后续以青年力量助力文化振兴的锚点和现实依据。

8月5日,志愿服务队走进中苏航运展览馆,感悟边疆开放合作精神。队员们回顾20世纪初中苏航运发展的历程,了解了中外多领域的深度互动,更通过影像资料生动的理解了新时代边疆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新机遇、新挑战。

二、志愿服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科技赋能民族团结

8月4日上午,在布尔津县友谊峰社区,服务队在社区会议室开设了普通话推广课堂,帮助群众了解并掌握普通话的运用技巧,并在现场展示了3D打印、激光雕刻等新技术。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情响应和在场家长的广泛支持。

8月5日上午,在额河社区,服务队与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展开了座谈。双方围绕普通话使用现状、教育推广难点等话题进行交流。问答中,普通话作为通用语在民族情感交流、信息交换上的价值得到了最实在的呈现。“要学普通话!”一位维吾尔族奶奶比划着手势向队员们说道。推广普通话不仅是语言问题,更是建设连接外界的桥梁。

三、乡村振兴:走进白哈巴村,共绘发展蓝图

白哈巴村被誉为“西北第一村”,是图瓦人聚居的村落。8月6日上午,服务队与当地村干部展开座谈。会上,双方围绕旅游产品深加工、产业振兴等话题进行探讨。依托服务队专业特长用3D打印和激光雕刻把风景‘刻印’成文创成为共识,作为后续志愿服务持续性、深入性开展的探索方向之一。

在座谈会结束后,村干部带领队伍参观了村里的“文化墙”,墙壁上展示的老物件和老照片,鲜明生动地诉说着边疆子民扎根边陲、建设家园的奋斗历程。另随着村干部手指的方向看去:“那边,就是保护我们的军人。”年轻的队员们望过去,只见一面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国土边境,不容侵犯!地图上的国境线,也是指示我们民族团结发展、共同奋斗的生命线。

在一座白哈巴村当地特色建筑“毡房”中,一位小女孩现场用画笔向队员们描绘了牛群、草原与新房,呈现出一个幸福家庭的生活图景。队员们感慨,边疆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百姓的笑容与满足中。

四、生态保护:净滩行动守护绿水青山,青春担当践行绿色使命

8月7日,队员们沿着乌伦古湖畔,在边疆的炎炎烈日之下,捡拾着随意丢弃的废弃物。这次自发的“净滩行动”不仅改善了乌伦古湖的环境,更彰显了服务队队员们强烈的环保意识和志愿精神。队员们纷纷表示,希望这次行动能够唤起更多人的环保意识,共同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守光者联盟”志愿服务队用脚步丈量边疆,用心灵感受民族团结,用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未来,“守光者联盟”志愿服务队将继续秉持“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初心,以实际行动为边疆发展注入青春动能,为民族团结贡献志愿力量。让青春在边疆绽放,让梦想在实践中闪光!(通讯员:潘树龙 王钦)

热门推荐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