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青岛工学院“乡艺新辉”团队深耕蔡家沟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结硕果

青岛工学院“乡艺新辉”团队深耕蔡家沟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结硕果

“乡艺新辉”团队联动开启直播,以电商为乡村振兴拓宽销路。

为破解蔡家沟农产品销路瓶颈,“乡艺新辉”团队主动作为,与村书记携手搭建直播平台,以电商力量为乡村振兴拓宽路径。

团队发挥专业优势,主导直播策划与执行。将镜头聚焦特色天然农产品,用贴近年轻群体的交流方式,详细介绍产品的生长环境与品质优势。村书记则在直播中补充讲解村庄产业发展历程,让屏幕前的观众深入了解物产背后的乡土底蕴。

(图为团队成员在直播间直播带货)

这场由团队推动的直播,精准触达青年群体,凭借农产品的天然特质与乡村风貌展示,吸引了大量年轻网友关注,订单量显著增长。团队不仅帮助蔡家沟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更让乡土物产在青年群体中积累了良好口碑,为乡村产业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乡艺新辉”团队设计专属IP,以创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重要突破口。“乡艺新辉”团队深耕蔡家沟,针对当地特色物产苹果与金耳银耳,发挥专业优势设计专属IP形象,为村庄发展注入新活力。

苹果IP萃取果园阳光与果香精髓,银耳IP凝练菌菇温润与滋养特质,将物产的自然属性转化为具象化的视觉标识。团队将这些IP融入文创包装设计,苹果礼盒印上IP的灵动轮廓,银耳罐身绘出IP的温婉形态,让乡土物产摆脱“土气”标签,带着浓厚的文化温度走向市场。

(图为团队成员在蔡家沟进行ip设计)

带着IP标识的产品不仅提升了附加值,更成为传递乡村故事的载体——蔡家沟的果园耕耘、银耳培育等乡土故事,借由商品流通被更多人知晓。团队以创意为桥,实现了从物产销售到文化输出的跨越,激活了乡村产业的“文化基因”,为蔡家沟的乡村振兴之路点亮了创意之光。

“乡艺新辉”团队搭建交流平台,以互鉴为乡村振兴汇聚新思路。

为探索乡村振兴多元路径,“乡艺新辉”团队积极搭建跨区域交流桥梁,接待内蒙古乡村振兴文化团到访蔡家沟,通过经验分享与实践探讨,共促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团队策划并组织了两地交流活动,市集上,蔡家沟的苹果脆片、银耳文创等产品在团队的精心陈列下,吸引了内蒙古文化团的关注。活动中,团队成员牵头分享蔡家沟借电商直播推广农产品、以IP设计赋能文创产业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认真倾听内蒙古依托草原风光发展特色旅游的模式。

(图为团队成员在市集上展示蔡家沟农产品)

通过团队搭建的交流平台,两地围绕手工艺品创新、农产品销路拓宽、文化IP打造、旅游资源开发等议题深入探讨,让“乡村振兴”从概念转化为可借鉴的实操方法。这种跨区域互鉴,为蔡家沟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也彰显了团队在资源整合与经验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乡艺新辉”团队实践引央视关注,以成果彰显乡村振兴青年担当。

“乡艺新辉”团队在蔡家沟的系列实践行动,凭借显著成效获得央视关注,团队以实际成果彰显了青年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担当。

央视直播镜头全方位记录了团队的实践轨迹。从设计专属IP、优化文创体系,到策划直播带货、搭建跨区域交流平台,再到与村民共同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团队的每一项工作都紧扣“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主题。

(图为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合影)

直播中,团队为蔡家沟带来的新变化被详细呈现,乡村文化影响力大大增加。此次央视报道,不仅让观众看到了蔡家沟的独特魅力,更让团队探索的“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模式得到广泛传播,为其他乡村提供了有益借鉴,充分体现了团队用专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成效。(通讯员:江冰涵)

(图为央视记录团队成员向驻村艺术家学习)

 

热门推荐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