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战略,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以“培根铸魂、厚基强能”为育人理念,组织21名师生于7月16日赴云南开展“滇鲁情深,‘翼’同前行”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沿着总书记考察云南的足迹,在滇西北红色热土上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
一、红色研学:在总书记指引的路上感悟教育初心
清晨的华坪女子高中,朝阳为校园镀上金色的光辉,“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的铮铮誓言,与操场边“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的巨幅标语交相辉映。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滇鲁情深,‘翼’同前行”实践团的成员们以“唱红歌、诵经典、宣誓言、观实景”四部曲开启追寻教育初心的红色之旅。
在张桂梅师德教育馆,泛黄的家访笔记上“绑也要绑回课堂”的红批让00后师范生姜李吉深受震撼。“11万公里家访路,丈量的是人民教师的信仰高度。”带队教师路敏指着展柜里磨穿的登山鞋说。当沉浸式思政课《山花烂漫》演绎到张桂梅强忍病痛护送学生高考时,实践团成员们纷纷在研学日记中写下感悟:“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
从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的实地探访,到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校史馆的珍贵教育档案研读;从丽江民族特殊学校“医教结合”创新模式的深度调研,到伊贝幼儿园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的现场观摩,实践团成员通过沉浸式考察、专题访谈、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深刻领悟总书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员周昱彤在心得中写道。
图为研学片段集合。姜李吉 李加爽 供图
二、教育帮扶:在乡村振兴一线践行使命担当
带着红色研学的思想收获,实践团奔赴宁蒗彝族自治县,创新开展“五个一”教育帮扶工程,形成了“五维精准”教育帮扶模式。在海拔2000余米的小凉山学校,成员们结合当地彝族孩子的性格、心理、家庭等特点,创设“普通话+彝语”双师课堂,开展心理健康团辅活动实时检测儿童心理活动,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数据库,开设美工特色课程涉及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等内容,展开长期结对帮扶计划等,让孩子们在支教过程中感受爱,从羞涩寡言到自信表达,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展现了实践团的青春力量,传递了教育帮扶的温度。“五维精准”教育帮扶模式具体内涵为:
一套“普通话+彝语”双师课程体系:针对当地孩子普通话不标准等语言学习痛点,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彝族教师搭档,用彝语辅助讲解普通话发音、语法,同时融入科学等基础学科知识,让孩子们在熟悉的母语语境中更快理解新知识,随着课程展开,孩子们的彝汉双语表达能力显著增强;
图为实践团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周昱彤 供图
一系列心理健康团辅活动:结合山区孩子成长特点,设计“团队协作”“情绪树洞”等游戏化团辅活动,建立“筛查-干预-追踪”心理护航体系,帮助留守儿童缓解孤独感,学会表达情绪,让孩子变得更加开朗自信。
图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团辅活动。姜李吉 李加爽 供图
一个留守儿童成长档案数据库:为参训的70余名儿童建立电子档案,记录其课堂表现、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等信息,定期更新并与班主任、家长联动,精准解决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批涉及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的美工特色课程:如制作彝族披风查尔瓦、捏非遗泥泥狗等,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了解民族文化,体会非遗文化魅力,部分孩子的优秀作品在汇演时展出。
图为同学们在美工课上融合彝族纹样做的彩色版查尔瓦。供图姜李吉 李加爽
一项长期结对帮扶计划:组织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学生一对一结对,通过书信、视频通话等方式长期联系,关注孩子成长,同时推动所在高校与小凉山学校建立“手拉手”合作关系,计划每年选派志愿者支教、开展教师培训,让教育帮扶持续发力。
此外,在小凉山学校,成员们还开发了《我的中国梦》等思政课程,通过绘制梦想海报、讲述革命小故事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党的关怀,引导他们将个人梦想与家乡发展、国家进步相结合,在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
三、青春答卷:在时代征程中续写教育华章
这场跨越2600公里的教育实践,为实践团成员们的人生晕染了绚丽的青春底色,结出了"育人育己"的饱满硕果:支教同学的教学技能在实践中全面精进,扎根边远地区、奉献青春力量的信念也愈发坚定。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发布喜报,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同时越来越多同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西部计划,截止今年5月末,共67名应届毕业生通过西部计划官网自愿报名。
建立“滇鲁教育云桥梁”线上帮扶平台:此平台作为鲁滇两地教育帮扶的数字化纽带。其包含常态化教学支持、教研资源共享和实时互动帮扶,即组织山东优秀教师开展远程授课、建立云端资源库以及“1+1”结对机制。平台使用后,受援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学生平均成绩提高,成效显著。
12名成员签约西部支教计划:这支青春队伍涵盖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多个师范专业,将奔赴新疆、西藏、贵州等地。他们运用“双语情境教学法”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开设“山那边的课堂”民族文化传承项目,建立“成长档案”跟踪帮扶留守儿童。这些志愿者将在西部地区基层学校从事乡村教育专项工作,通过教学实践助力提升当地教育质量,同时促进民族团结与文化交融。
8人报考“特岗教师”:这批新生力量选择云南、贵州等原脱贫攻坚重点县,并推行一系列创新实践,坚持家访,推行"家校共育"计划;建立“教师成长工作坊”带动当地教师发展;开发《民族地区特色劳动教育课程》等。他们扎根基层,正如其中一位志愿者所说:“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从齐鲁大地到滇西群峰,我们读懂了‘四有’好老师的深刻内涵。”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表示。如今,首批30名宁蒗学生已纳入长期帮扶计划,教育帮扶的“接力棒”正在新时代青年手中传递。
暮色中的小凉山,教育振兴的种子正在萌芽。实践团成员们表示,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张桂梅老师为榜样,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图为学生们美工课后的“艺术勋章”。姜李吉 李加爽 供图
8月7日,济南一中初中部2023级(2)班的同学们走进承载千年文明的山东博物馆,开启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文化研学之旅。
2025-08-10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8月10日,淄博实验中学2002级5班校友回访母校,为母校捐赠砖雕纪念品。校长惠伟伟,任课教师郭培芹、韩军、蔡双参加捐赠仪式。
2025-08-10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8月9日上午,济南市育新小学三(4)中队的队员们来到山东省图书馆少儿馆,一起聆听“启文老师用甲骨文讲好中国故事”,踏上了神秘的汉字寻根之旅。
2025-08-10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为生动展现我市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潜心教学的精神风貌,营造浓厚选树宣传氛围,近日,就我市2025年“齐鲁最美教师(团队)”推荐对象进行展播。
2025-08-10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和牡丹区教体局《2025年菏泽市牡丹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
2025-08-10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招生行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根据菏泽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做好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
2025-08-10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7月31日,云南宁蒗小凉山学校的报告厅变身璀璨舞台,山东女子学院“滇鲁情深,‘翼’同前行”实践团队与当地学生共同呈现的暑期夏令营结营汇演在此举行。
2025-08-10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以“培根铸魂、厚基强能”为育人理念,组织21名师生于7月16日赴云南开展“滇鲁情深,‘翼’同前行”暑期社会实践。
2025-08-10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单位指导,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落下帷幕
2025-08-09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8月6日,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凯,副校长金祖权,党委委员、副校长陈连军一行来校调研交流
2025-08-09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8月6日,我校与青岛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人本论》读者座谈会在学校会议中心致远厅举行
2025-08-09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八月初,校党委书记任友群、校长李术才走访慰问暑期坚守岗位的一线教职员工和留校学生,并实地检查指导校园重点项目安全生产工作。
2025-08-08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8月5日至6日,南洋理工大学高级副校长沈祖尧率团访问山东大学。校党委书记任友群会见沈祖尧一行,副校长易凡出席相关活动。 任友群表示,近二十年来,两校共建孔子学院、人工智能国际联合研究
2025-08-08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2025年7月,在山东大学广告研究中心“青年品牌官”成长计划与浙江省温州市青年可持续发展驻村计划联合支持下
2025-08-08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