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指示精神,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字启华夏・文韵薪传”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深入烟台市、新疆喀什地区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本次活动以“追溯文字源,共筑文化魂”为主题,巧妙地将文字与剪纸、篆刻等非遗文化交叉融合,借助“校地联动”的文化传播实践形式,致力于引导广大群众将对中华文字的热爱,切实转化为传承文化的自觉行动,为培育时代新人厚植文化底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团队前往烟台市博物馆等场馆参观学习
团队前往新疆喀什地区开展文字宣讲
溯源研字续薪火 探脉寻根悟文脉
为推动“追溯文字源,共筑文化魂”的实践主题落地生根,“字启华夏・文韵薪传”实践队在活动启动前便深耕细备,以扎实筹备为文化传播筑牢根基。队员们深入烟台博物馆、烟台市自然博物馆、璜山书院、璜山民艺博物馆等场馆,在典籍中梳理汉字演变的脉络,从青铜器的纹饰与铭文里探寻文字承载的文明密码,于历代碑刻拓片中感受书法艺术与文字形态的共生共荣,为后续活动积累了扎实的理论与丰富的实物素材。实践团队结合不同年龄段特点精准筹备:面向5岁左右的幼儿园小朋友,准备甲骨文黏土模具、生肖文字卡片,让抽象文字可触可感。针对9-10岁年龄段的小学生,设计 “甲骨文解密”互动环节、“汉字演变动画” 及趣味造字故事,让古文字知识跃然屏上。
团队同步运营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媒体账号,通过策划 “文字溯源”专栏搭建线上传播矩阵并收集300余份线上线下调查问卷,为活动开展提供数据支撑。“每一次场馆研学、每一页PPT修改,都是在为文化传承积蓄力量。”团队成员郑云倩的感悟,道出了团队在前期筹备中对文化传承的赤诚。
团队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校园街舍播文韵 巧思新创绽风华
为以青春之声唤醒沉睡的甲骨,让千年的汉字文脉在传播中流转新生。首站烟台大学附属小学的课堂上,实践队员播放的动画短片视频为孩子们揭开汉字起源的神秘面纱。当被问及“‘水’字为何像流动的曲线”时,一只只小手争相举起,孩子们在问答中触摸文字的肌理。“原来每个汉字都藏着故事和谜题,像侦探游戏一样酷!”课后,孩子们攥着汉字思维导图兴奋地向实践队员们讲道。古老的文字就此在孩子们心里埋下求知的种子。
走进山东工商学院幼儿园,40余名孩子围坐桌前,实践队员付昱航正示范用黏土捏出 “山” 字的轮廓。“大家看,三座山峰叠起来就是‘山’哦!” 跟随着队员们的引导,孩子们将各色黏土搓揉按压,甲骨文化为掌心的 “日”“月”“人”。当音乐响起,孩子们又随实践队员臧传欣做起团队自创的“甲骨文体操”,手臂摆动间模仿着 “鸟” 字的展翅、“走” 字的跨步。
在数千公里的新疆喀什,孩子们用稚嫩却工整的笔画写出“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队员们不禁热泪盈眶——不同的笔触,正共同书写着民族团结的温暖篇章。
从小学课堂上的思维碰撞,到幼儿园里的泥塑与舞步,再到喀什孩子们笔下的深情,中华文明的厚重与智慧,便有了最灵动的传承起点.
团队前往山商幼儿园、烟台大学附属小学等校园开展汉字宣讲
在团队成员指导下的新疆麦盖提县的小朋友学习楷体与隶书
踏访研学悟底蕴,文化传承践初心
为深入挖掘汉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探寻其演变脉络与传承路径,队员们走进王懿荣纪念馆、烟台市胶东民间艺术博物馆等场馆,在甲骨卜辞的原始刻痕前解读先民智慧,从商周青铜的铸造铭文里追溯文字规范化历程,于明清书法碑帖的笔墨意趣中体察字形演变背后的审美逻辑,进而明晰汉字承载文化基因的具体路径。随后,队员们深入所城里传统街区,探访非遗剪纸传承人李萍芝老师的工作室,聚焦十二生肖甲骨文的剪纸创作。“你看这‘虎’字的竖画藏着山纹,既保留了古字的神韵,又有剪纸的灵动,老辈人就是这样让文字和手艺缠成一股绳的。”李老师手持剪刀细细示范,红纸在指尖翻飞,甲骨文字的古朴与剪纸的灵动渐渐融合。在她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凝神专注,随着剪刀开合,红纸慢慢显露出十二生肖甲骨文的轮廓,那些古老的文字带着剪纸特有的韵律,在大家手中渐渐 “活” 了起来。团队成员吕凤娟捧着作品笑着说道:“当我亲手剪出‘龙’‘马’的甲骨字形,看这些古文字在红纸上渐渐成形,变得如此鲜活生动,便领悟到传承原是用手艺承载文化,代代延续。”
团队前往烟台多家非遗作坊开展手工学习
接下来,实践团队将继续前往太原、潍坊等地,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融入文化体验、互动教学、专题分享等多元的实践形式中,让文字之美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流淌传递。
团队非遗手工篆刻作品成果展示
文字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其蕴含的文化基因,恰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深厚源泉。本次实践以文字文化为纽带,让群众在触摸甲骨、捏塑汉字、剪纸创作中唤醒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催生出传承自觉,为培育时代新人筑牢文化根基。未来,实践团队将持续深耕文字文化传播领域,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扩大影响,让文化传承的种子在新时代土壤中扎根生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更持久的文化力量。
(通讯员:吕凤娟 郑云倩 付昱航 高嘉璐)
山东中医药大学“岐黄新苗下乡团”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了以 “弘扬岐黄文化,服务健康东营” 为主题的暑期 “三下乡” 实践活动。
2025-08-06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杏源”实践队积极行动,于暑期深入基层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2025-08-06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7月31日,济南革命军事馆英雄故事分享会暨文物捐赠仪式隆重举行,海川教育集团瀚阳学校的学生代表们怀揣敬仰,沉浸其中,在高新区“思想引导、实践引导、价值引导”教育理念的浸润下,亲历了一场触及灵魂的红色洗礼。
2025-08-06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近日,由省教育厅等省直部门主办、山东科技大学承办、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支持的“建行杯”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落下帷幕。
2025-08-06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7月28日至7月30日,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深耕齐鲁‘菌香梦’,共续‘蘑’力传奇卷”实践团赴江苏省南通市
2025-08-02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山东中医药大学“岐黄新苗下乡团”实践团于2025年7月下旬,奔赴山东省沿黄地区,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08-01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为推进禁毒与反诈宣传教育走深走实,增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近日,山东科技大学“微芒荧光”志愿服务队开展“禁毒反诈青春行”系列普法活动。
2025-07-31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为解锁垃圾的“分类密码”,深圳路小学二﹙3﹚中队的队员们走进中韩街道垃圾分类宣教中心
2025-07-30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7 月 21 日,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铸魂 80 载抗战精神青年实践团队在山东潍坊诸城市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抗战精神的实践活动,踏红色土地,访乡村新貌,让抗战精神在行走中传承。
2025-07-29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决策部署
2025-07-29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为深植乡村振兴的时代沃土,呼应国家战略的号召,德州学院“赋能青春”志愿服务队怀揣赤诚,于2025年7月8日至10日到宁津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2025-07-28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近日,济宁医学院“医心向农”志愿服务队抵达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孝贤广场开展以“医养结合调研+孝贤文化传承”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
2025-07-28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为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烟台大学建筑学院“萤火探兴”社会实践队于7月11日—7月15日,奔赴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四门洞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25-07-28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为探寻齐文化当代传播路径,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底蕴,外国语学院“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于7月21日走进淄博颜文姜祠
2025-07-22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2025年7月17日,济宁医学院护理学院“医心向农”志愿服务队来到山东省济宁市王鲁镇卫生院开展“为老年人服务零距离”公益摄影活动。
2025-07-22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7月16日,济宁医学院护理学院“医心向农”志愿服务队走进济宁市鱼台县惠园小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2025-07-22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7月17日,山东建筑大学鸿雁理论宣讲实践团前往汶上县政德教育基地及家风家训博物馆,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2025-07-22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7月15日,山东建筑大学鸿雁理论宣讲团赴梁山县贾堌堆农家寨景区,开展“青年夜校”主题实践活动。
2025-07-22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7月14日,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鸿雁理论宣讲实践团在大路口镇团委书记吕甲强的带领下前往梁山县西张博村,开展实地调研和技术观摩
2025-07-21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