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寻根本草济世情,青春筑梦黄河畔 ——记山东中医药大学“岐黄新苗下乡团”实践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寻根本草济世情,青春筑梦黄河畔 ——记山东中医药大学“岐黄新苗下乡团”实践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响应国家号召,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山东中医药大学“岐黄新苗下乡团”实践团于2025年7月下旬,奔赴山东省沿黄地区,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传承中医药文化,服务基层健康”为主题,精心策划并实施了“校园宣讲”、“养老义诊”、“社会调研”与“中草药讲解”四大板块活动,用青春脚步丈量大地,以专业所学服务人民。

第一站:薪火相传,文化宣讲进校园

实践第一项,团队抵达河口区第一中学,东营市第一中学和广饶县第一中学三个高中进行宣讲。面对充满求知欲的中学生,队员们精心准备了生动活泼的中医药文化宣讲课。通过图文并茂的PPT、趣味小故事和实物展示(如常见药材标本、中药香囊),队员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医药的悠久历史、核心理念(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特色疗法(针灸、推拿、拔罐)以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互动环节中,学生们踊跃提问,亲手触摸药材,体验简单的穴位按摩,对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宣讲不仅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传承的种子,也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

图为团队成员在进行宣讲 团队成员 刘瑞莹 摄

第二站:情暖桑榆,按摩义诊进养老院

带着对长者的敬意与关怀,实践团第二站来到广饶县花官镇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和河口区养老服务中心。队员们发挥中医推拿按摩专业特长,为老人们提供免费的肩颈、腰背按摩服务。在专业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耐心询问老人身体状况,针对常见的颈肩腰腿痛、关节僵硬、睡眠不佳等问题,运用揉、按、推、拿等手法进行舒缓。按摩过程中,队员们与老人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故事,传递温暖与陪伴。一位老人在接受按摩后感慨道:“这手法舒服,感觉筋骨都松快了,孩子们有心了!”义诊活动不仅缓解了老人们的身体不适,更带去了心灵的慰藉,践行了“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图为团队成员在养老院为老年人按摩 团队成员 刁磊鑫 摄

第三站:问需于民,问卷调研察实情

为深入了解社会大众对中医药的认知现状、使用习惯及发展期望,实践团在广饶县花官镇文化广场人流密集区域开展了广泛的问卷调查。队员们克服酷暑,耐心向不同年龄、职业的居民发放并讲解问卷。调查内容涵盖对中医药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对中医药疗效的信任度、日常使用频率、对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看法以及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建议等。通过回收的数百份有效问卷,团队初步掌握了当地居民对中医药的真实认知水平和需求痛点,为后续撰写调研报告、提出针对性建议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也为高校和相关机构开展更精准的中医药科普工作提供了参考。

图为团队成员随机挑选陌生人进行问卷调研 团队成员 冉彭元 摄

第四站:溯源黄河,寻访本草觅真知

活动的压轴篇章是对中草药讲解。团队前往公园,在专业中药学老师和当地药农的指导下,开展中草药野外辨识与采集活动。队员们手持标本夹、记录本,仔细观察、辨认沿途生长的药用植物。在老师的专业讲解下,大家成功识别并采集了多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芍药——其根入药,养血调经,柔肝止痛;月季——花、叶、根均可入药,活血调经,消肿解毒;山楂——果实消食健胃,行气散瘀。队员们不仅学习了这些本草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采收时节和药用价值,更深刻体会到了“道地药材”的重要性以及中医药“取法自然”的智慧。采集的标本将用于制作教学展示,延续寻本草之旅的成果。

图为团队成员在公园进行中草药讲解 团队成员 温明睿 摄

结语: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一次知识的传递,一次爱心的奉献,一次深入的调研,更是一次文化的寻根。从校园讲堂到养老院床前,从街头问卷到黄河岸边,山东中医药大学“岐黄新苗下乡团”实践团的成员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专业服务社会,用行动诠释担当。他们不仅将中医药文化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田,为基层老人送去了健康关怀,更通过调研为文化传承把脉,通过寻访本草加深了对专业的敬畏。当青春遇见黄河,当理想照进现实,这群年轻的“岐黄”学子,在服务乡村振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征程上,留下了坚实而闪光的足迹。他们将继续秉持初心,让中医药这株古老而常青的智慧之树,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热门推荐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