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院校 »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优化培养周期 提升人才质量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优化培养周期 提升人才质量

近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大四在读学生刘亚鑫加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付东龙所在的新能源化工团队。付东龙为刘亚鑫量身定制了课程,并布置了科研综述和一些重复性实验任务,以帮助他尽快从本科的学习方式过渡到博士阶段的学习研究,更好地适应科研工作。这是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从本学期起推出“3+1+4”本博贯通超常规培养方案中的一项举措。

该方案自2024年5月启动以来,首批已遴选出包括刘亚鑫在内的19名学生,按照“一生一案”的培养方案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这为拔尖化工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3+1+4”本博贯通培养,即“3年本科阶段+1年贯通阶段+4年博士阶段”。学生在完成三年本科学习并取得直博资格后,即可在大四提前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在这一年,学生将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博士阶段70%以上的课程,并进入导师的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与传统培养模式相比,该方案可使培养周期缩短1到3年。

同时,学生在本科第四学年参与本博贯通课程学习及科研工作时,可享受每月不少于1000元的助学金资助;进入博士一年级后,助学金资助将提高至每月不少于4000元,并优先享有学院公派出国、国际会议交流等机会。这些举措全方位保障并激励学生潜心科研。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范晓彬表示,“3+1+4”本博贯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解决现有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跨学段课程体系、连续性科研及奖助支持体系统筹规划不足等问题,按照“强化数理、夯实专业、加强实践、综合提升”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超常规培养。

“我们秉持‘早发现、早培养’的理念,致力于让优秀的老师培养优秀的学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刘国柱表示,学院精心选拔了49名讲席教授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等顶尖师资力量,组建了导师队伍。学生们通过实验室轮转、师生双向选择等,加入导师团队,从而在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的支持下,实现拔尖人才的长期、个性化培养。

在课程方面,学院汇集了高水平、富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专业课程,以及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跨学科课程,强化学生对学科前沿的认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该培养方案未来还将在天津大学材料、环境、生物学等学科进一步推广。

(记者 陈 曦 通讯员 刘晓艳)

相关推荐
  • 在刚刚落幕的济南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校幼儿保育专业技能队凭借出色的专业素养和稳定的临场发挥,从教育与体育赛道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2025-11-03 来源: 科技日报

  • 10月30日,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占仁率团赴山东大学考察。校长李术才会见王占仁一行,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马世年、马利邦,山东大学副校长曹现强参加活动。

    2025-11-03 来源: 科技日报

  • 为丰富“干部作风建设月”活动载体,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清廉学校建设。近日,宁阳县实验中学举办了以“清廉”为核心主题的文化书画展。

    2025-11-03 来源: 科技日报

  • 10月29日下午,学校在学术报告厅召开校园新媒体联盟第二次会议,党委书记李玉福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副书记于侠章主持会议。

    2025-10-30 来源: 科技日报

  • 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引导青年教师积极探索并应用“疑探教学”模式,学校于2025年10月份成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2025-10-30 来源: 科技日报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