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院校 » 实探黄河农机路,共绘智慧农业图——实践服务团赴东营黄三角农高区开展实地调研实践活动

实探黄河农机路,共绘智慧农业图——实践服务团赴东营黄三角农高区开展实地调研实践活动

文章导读: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实践服务团调研东营黄三角农高区智能制造,探索新质生产力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为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理念,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下的新质生产力”主题,7月23日上午,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绿计划·黄河三角洲生态文明”赴东营黄三角农高区实践服务团实地调研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情况,依托学科专业优势,测度新质生产力发展状况,细致考察其对社会进步、生产性服务业以及高端技术领域的推动作用,深度探索新质生产力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图一  实践服务团合影(来源:张宪豪拍摄)

实践服务团深入制造车间,近距离接触智能装备,深刻感受到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科技魅力,并探讨了科技创新如何与黄三角农高区的发展紧密结合,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大马力、高性能农机和智能、轻便、低耗中小型耕种收及植保机械等领域,突破了智能芯片、自动化控制系统、数字底盘等“卡脖子”技术,为盐碱地农业提供了一系列智能农机具和全程无人化高效农作模式;先进的一体式播种机和自动化设备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车间内的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精密的算法和数据分析,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确保了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通过科技创新的引领,黄三角农高区正在打造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打造我国农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图二  参观智能制造模型(来源:张宪豪拍摄)

随后,实践服务团在与园区工作人员的交流中,深入探讨了智能控制、电机驱动、数据物联网等专业知识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技术的融合不仅推动了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也为东营黄三角农高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园区工作人员表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此外,实践服务团专访了专长研究智能机械的科研人员。科研人员指出,新型农机一体化的设计可以增加土壤的肥沃程度,为农作物提供自然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与营养物质,重新构建生态平衡,从而减少了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等的使用,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黄三家农高区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为农高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也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图四  科研人员讲解智能机械(来源:张宪豪拍摄)

未来,智能制造产业将持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黄三角农高区也将继续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而在产学研一体化的过程中,实践服务团也深刻领会到科技创新对经济的发展的推动性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实践服务团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积极拥抱科技创新,为助力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点燃新质生产力“青春引擎”。

热门推荐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