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栏 »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产教深度融合,助力学子逐梦前行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产教深度融合,助力学子逐梦前行

5月14日,2024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山东启动仪式在青岛举行。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走进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参观学校教室、基地,就不同专业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收获以及师生对于各具体专业及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的看法进行深入采访。

“热爱、坚持、信任”的职教底色

“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我觉得在职业教育领域首先要热爱,然后再坚持下去,以后一定会成为行业出色的人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海尔学院专业教授李元超以宏观的视角,兼顾教师与学生两层面阐明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看法。

目前就读于海尔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曲凯成也这样认为。他表示,如今社会工业水平发达,工业机器人解脱了重复劳动力,因此工业机器人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海尔学院,曲凯成认为他能够学习、掌握比本科更专业、精细的技术,校企的高度融合也更充分地促进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让所学知识在具体工作中展示出来。

开设“创意工坊”,培养多元化技术人才

艺术学院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开设了文化创意工作室,以面料的二次设计和再造为研究方向,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扎染、刺绣、图案设计等,具体的产品涉及日常的床上用品、坐垫、靠垫、书签、钥匙扣以及当下流行的时尚潮玩等。

“这些面料主要使用的是同学们上课实操后的下脚料,秉持二次循环利用的节俭原则实施‘绿色生产’,生产后在学校的文创市集上进行售卖,也会接受社会上部分个性化、小批量的定制,比如一些企业的手提袋制作等。”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负责人刘晓音说。结合当下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现状,这些产品既会通过线下每周的文创市集活动进行售卖,也会通过线上的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售卖。”

刘晓音还表示,服装设计包含了“设计”“工艺”两方面,而服饰的发展也涵盖鞋、帽和首饰等多样主体,因此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培养多元化的服装行业人才。

生产性实训助力学生“无缝就业”

“专业每年会招收100多名学生,学生会全部参与到基地的完整运行过程中,在这里受到完全与企业对接的生产性的实训后,可以把智慧仓的流程掌握得非常透彻。经过学校的这些锻炼,学生可以‘无缝对接’地到企业就业。因此,学校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岗前培训时间。”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介绍了实训基地、实训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和就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于2004年成立并开始招生,专业从建设到现在已有20年的历史。专业自建成以来先后获得了国家示范级重点建设项目、国家骨干示范建设项目的评级。去年,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创新教学团队”“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基地也获评了全国首批生产性实训基地。

专业老师强调,智慧物流作为青岛市的第二十四条产业链中的一条,对于未来产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行业用人需求也会逐渐增强。

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副院长杨晓黎在真实的实训环境——山东开创产业学院中介绍了专业与企业合作的相关内容。企业的真实案例、工作流程被加入到课程中,重构了教学内容,学生的实训也结合具体的工作场景进行。

行业业态和企业最新的模式、技术都融合到了课堂教学之中,改变了学生只在课堂里学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形式。学生能够结合真实的业务边学边练,整体的专业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冠军团队的“细节控”精神

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的王涌仲和他的两位同学一起设计制作了智能水果采摘机器人,它会自动扫描出果实的颜色和形状,通过主控的计算来控制电机驱动板,驱动电机和机械爪去摘取成熟的果实,该作品最终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在准备阶段,他们一人负责线路板的设计与绘制;一人将绘制好、打板后的电路板中的电子元器件焊接好,并实施故障的测试与维修;一人将嵌入式程序的测试代码进行测试开发。作品的每处细节均由三人制作,实现了全过程的投入。

“备赛过程需要每天练习,细致地记录所出问题,以此尽力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保证在比赛过程中能够精确完成机箱的装配。在备赛过程中,大家每天需要焊两个电路板,绘制一次线路板。” 王涌仲向学弟学妹们传授了备赛经验,他还表示,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学得更扎实,才能在比赛中更好地发挥。

据专业老师介绍,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是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的,今年专业还会进行升级改造和专业群的建设。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成果和校企合作模式,为其他高校提供了有益经验。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结合专业特点探索和创新职业教育新模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

海报新闻记者 刘佳琦 司心鹏 实习记者 王嘉晨 刘春萌 报道

热门推荐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