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批2020年入学的“强基计划”学生已经大四。4月上旬以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9所“强基计划”高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启动2024年“强基计划”报名工作。
实施4年来,“强基计划”在招生和培养上做了哪些探索?在这4年的基础上,今年的“强基计划”有哪些新变化?中国教育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专业不断优化,服务国家战略
梳理这几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发现,在传统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一些对国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具有支撑作用的基础学科被纳入“强基计划”招生,为基础科学研究储备人才。
兼顾公平效率,建立多维评价
“‘强基计划’选拔的难点在于如何真正考察出学生的兴趣志向、创新能力、科研潜质、思辨精神,筛选出一批真正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基础学科人才。”北京理工大学招办主任王浩宇说。
“强基计划”探索建立了多维度考核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兼顾公平公正和选拔效率。
为了选拔具有学科突出特长的学生,今年,部分高校设置了高考单科成绩的“破格入围”。
比如,北京理工大学规定高考数学单科成绩取得满分的,可破格入围;大连理工大学部分专业对数学、物理、化学单科成绩优异的考生破格入围。
在入围成绩计算方式上,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今年也将数学、物理等单科成绩加权计入入围成绩。
“想要在基础研究领域学有所成,学生需具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推演能力,数学成绩就是很好的体现。单科优秀的考生往往具备在这个领域的学习潜力和热情,将他们破格选拔出来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吴硕说。
“强基计划”实施4年来,一批对基础学科具有浓厚兴趣且有天赋的学生被选拔出来,并得到精心培养。
“这些学生对于科学前沿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欲,让我非常惊喜。到我们实验室参加科研轮训和即将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学生也非常优秀,他们的基础知识扎实,实验动手能力强。”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安磊说。
吴硕介绍,以大连理工大学2021级应用化学“强基班”为例,学生在完成基础课学习后,都主动加入导师课题组,现在已经有超过20%的学生有了自己独立完成的成果。
多所学校招办主任表示,随着招生办法的进一步优化以及考生和家长对“强基计划”的了解,考生报考更加理性,确实因为喜欢“强基计划”专业才报考,生源质量持续向好。
助力攀登高峰,探索衔接培养
“强基计划”既是招生改革试点,也是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基于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规律,探索本研衔接的长周期人才培养模式,是“强基计划”的鲜明特征。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强基计划”试点高校要加强本硕博衔接培养工作,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今年,各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进一步明确,对符合培养要求的“强基计划”学生实行本研衔接培养。
首届“强基计划”学生已于去年完成本研转段工作,试点高校如何进行本硕博衔接培养?
“当前,高校本科和研究生阶段课程的重复度很高,我们在课程设计上做了重新调整,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可以提前修读研究生阶段课程。”中国农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武振龙介绍,“强基计划”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可根据本科阶段所学专业自主选择进入9个学院之一,学校统筹设计了9套本研一体化的培养方案,同时新建一批以本研衔接和前沿交叉为特色的高质量“金课”。
“相较于一般的保研推免,‘强基计划’转段评价更注重学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潜质,注重培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周斌介绍,同济大学实施2年通识基础、1年数理基础、5至6年本博衔接的“2+1+X”培养体系,转段的学生大四在导师指导下修读本研衔接课程,并进入导师课题组开展科研工作。同济大学2020级“强基计划”学生95%转段,完成转段的学生百分之百成为直博生。
王浩波介绍,中科大鼓励学生根据培养方案自主选择转段方向,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在4年本科学习后,尤其是超过2年的科研实践训练后,更热爱自己目前的基础学科专业。该校首届“强基计划”学生中,有180余人完成转段,其中有近85%的学生选择留在本专业。
长周期培养制度为学生发展学术兴趣留出了充足空间,为学生参与科研攻关创造了良好条件。
“大四这一年,我除了提前选修研究生阶段课程外,就是继续完成自己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的课题,这一工作不仅为我的博士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提前体验和探索解决前沿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难题。”复旦大学“强基计划”物理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诸思吟说。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大战略出发,进一步优化完善“强基计划”,加强选拔培养评价一体化建设,更好地服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 年 6 月 30 日上午,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五楼录播教室内暖意融融,一场以 “致敬芳华 薪火相传” 为主题的教师荣退仪式在此隆重举行。
2025-07-01 来源: 中国教育报
6月27日,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学籍管理工作专题培训会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召开
2025-07-01 来源: 中国教育报
6月30日下午,青岛高新职业学校党委书记孙洪传同志以“恪守‘四风六纪八规’争做新时代合格党员”为题,为全体党员讲专题党课,深入阐述新时代党员教师严守纪律规矩、锤炼过硬作风的重要意义与实践
2025-07-01 来源: 中国教育报
7月1日,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成永江率队深入各学院,实地检查2025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六十多项赛事备赛工作。
2025-07-01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在宁波市教育局的再三阻挠下,历时4年、逾期2年,兴宁中学和蛟川书院两所“公参民”学校至今未完成整改。
2025-06-25 来源: 中国教育报
2025年6月5日,中国自动化学会正式公示第九批“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共建示范校”名单,临沂实验中学凭借其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扎实基础、创新课程体系及突出育人成果成功入选。
2025-06-24 来源: 中国教育报
6月23日下午,枣庄市市中区实验中学全体党员赴市中区永安镇薄板泉教育基地开展教育活动。
2025-06-24 来源: 中国教育报
6月17日,济南二中副校长燕校龙带领骨干教师团队一行来到济南一中,参观“世纪筑梦创客中心”、实验室、校史馆等场所。
2025-06-24 来源: 中国教育报
近日,我校与聊城大学MPA教育中心(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举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签约仪式,标志着双方开启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校地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2025-06-24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新时代的中国少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用知识武装自己,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为祖国的明天贡献智慧与力量!
2025-06-24 来源: 中国教育报
6月19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院长孟繁营以《拥抱新质生产力浪潮,在电气强国征程中绽放青春》为题,为电气工程系入党积极分子讲授思政课。
2025-06-22 来源: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