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致敬这份文化善举!山东文化产业学院举行王秀英剪纸作品展

致敬这份文化善举!山东文化产业学院举行王秀英剪纸作品展

一纸一剪一世界,一生一世一传承。 近日,我校迎来一场承载着胶东民间艺术温度的文化盛事——莱西剪纸艺术家王秀英与丈夫朱景惠将毕生创作的355幅剪纸、布艺及收藏作品无偿捐赠给学校。

1940年生于莱西东虎埠岭村的王秀英(艺名王颖),艺术的种子早已在乡土里生根发芽。三伏天的胡同里,姑娘媳妇纳鞋底、绣鞋面的笑语,母亲指尖的针线活计,都成了她艺术启蒙的底色。

1971年进入莱西县文化馆,1987年参与莱西民间美术进京联展筹备……在与剪纸的数十年对话中,她从乡土记忆里汲取养分,拜师学艺,让《双身虎》的憨态、《回娘家》的温情、《十二生肖》的灵动跃然纸上。这些作品不仅多次登上国家级展台,更被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胶东剪纸的鲜活注脚。

夫妻同心,共守文脉:朱景惠的艺术担当

丈夫朱景惠同样以剪纸为媒,在艺术道路上与王秀英并肩同行。他的33幅原创作品聚焦“奥运”主题,《福娃》《北京欢迎你》等作品将时代热点与民间技法巧妙融合,展现出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

从个人创作到共同收藏,夫妻二人将355幅作品——包括王秀英的313幅原创剪纸、18幅原创布艺、19幅收藏作品,朱景惠的33幅原创剪纸,以及10件民间工艺品,毫无保留地捐赠给学校。这份“夫妻档”的文化善举,是对家乡民间艺术的深情回馈,更是对非遗传承的郑重托付。

薪火永继,艺润桃李:捐赠的教育意义

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作为山东省第一所专门为文化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综合性高校,也是落户莱西的首所高校,始终秉持“文化立身 产业报国”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文化发展的传承高地和产业人才的创新摇篮,近年来学校在非遗传承与美育课程方面探索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9月26日,学校举办了王秀英作品捐赠展,王秀英与朱景惠亲临现场,与同学们分享创作故事。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麻玉红为他们颁发捐赠证书,这一纸证书,承载的是两代人对艺术传承的约定。

这些作品将成为学校教学与文化活动的核心资源:学生们能从《八蝠拜寿》的纹样里读懂吉祥寓意,在《耕地》的场景中触摸乡土记忆,于《奥运福娃》的创作中感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它们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一本立体的“民间艺术教科书”,让学生在红纸与剪刀的交织中,触摸民间艺术的温度,筑牢文化自信。

一纸剪纸,承载着胶东的风土人情;一次捐赠,传递着艺术传承的火种。 王秀英与朱景惠用半生创作与全部热忱,为学校、为学生、为非遗传承写下了动人的一笔。这份善举,是艺术的接力,更是文化的永生——愿这剪纸的芳华,在校园里永远绽放,在新一代学子手中生生不息。

热门推荐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