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齐文化当代传播路径,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底蕴,外国语学院“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于7月21日走进淄博颜文姜祠(当地称“大庙”),近距离探寻这座千年古祠承载的建筑风味与孝文化底蕴,感受传统民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以实践行动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新范式 。
在颜文姜正殿,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观察和信息收集,不仅了解了“忍辱孝亲、坐化成仙”的传说以及灵泉遗址中关于奉献与守护的民间故事,更感受到历史上人们对孝德的敬畏之情。在辨认历史碑刻上的斑驳文字,梳理不同时代对孝道的记载与传承过程中,成员们对颜文姜祠承载的孝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为后续分析孝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当代传播路径积累了基础资料,也为探索齐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了具体参考。

在探访中,实践团成员特别关注到,颜文姜祠的文化本源始终与孝妇河紧密相连。相传颜文姜汲水侍亲的足迹遍布河畔,她以坚韧与奉献滋养家庭、惠及乡邻的事迹,最终化作孝妇河的传说源头,让“孝”从个体德行升华为滋养一方的文化基因。这条河流不仅是地理上的水系,更是颜文姜孝道精神的具象延伸,古祠与河流相互映照,共同构成了孝文化传承的“活态载体”,让实践团成员直观感受到文化本源在历史长河中的延续与力量。

紧接着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孝园,到此感受浓重的孝道文化。孝园依托颜文姜祠的历史底蕴而建。园内,雕塑与壁画生动还原了颜文姜汲水侍亲的场景,阳光洒在这些现代艺术作品上,与古祠的沧桑形成奇妙呼应,让千年前的孝道故事有了更贴近当下的表达。调研过程中,工作人员表示,孝园以直观可感的方式,让古老的孝道故事走出传说、贴近生活。这份浸润心灵的触动,将转化为践行孝亲敬老的实际行动,让传统美德在当下焕发新的光彩。

本次颜文姜祠的探访,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这座千年祠宇作为文化载体的厚重——它既凝结着古代木构技艺的巧思,承载着地域民俗的集体记忆,更以孝文化为核心,串联起跨越时空的美德传承。这份对历史遗存的深度触摸,不仅让团队明晰了孝文化在传统文化谱系中的重要坐标,更激发了以青年视角活化传统、传播文脉的责任意识,为让包括孝文化在内的齐文化在当代生活中持续焕发生机,埋下了传承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