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鸿雁理论宣讲实践团 西张博村之行:解锁“廉政+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密码

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鸿雁理论宣讲实践团 西张博村之行:解锁“廉政+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密码

7月14日,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鸿雁理论宣讲实践团赴济宁市梁山县西张博村,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廉政教育”主题,对该村党委书记刘传祯进行现场采访,深入探寻村级廉政教育基地的建设密码与发展蓝图。

刘传祯书记首先介绍了西张博村廉政教育基地的总体情况。该基地于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主要是依托刘氏家祠而建,核心是传承以刘宁为代表的刘氏先人清正廉洁的家风家训。谈及建设初衷,刘书记坦言,希望通过廉政文化为金蚕养殖、木耳种植两大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动力。如今,随着基地建成使用,这种产业发展的思路已逐步落地,成为村里推动产业振兴的独特路径。

采访中,刘书记深入解读了廉政建设在西张博村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意义,提出要将本土历史文化、抗日红色资源与特色产业深度绑定,构建“廉政教育+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他具体介绍,村里计划通过拍摄微电影、开发亲子游项目,让清廉故事和抗日记忆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以此带动村里金蚕养殖和木耳种植两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用文化聚人气,用人气兴产业,刘书记的话点明了文化赋能与产业振兴的内在逻辑。

此次对刘书记的采访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清廉既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更是乡村振兴的护航之基。当廉洁基因从家祠展陈走进村规民约,从红色故事融入产品包装,从教育课堂延伸至产业链条,抽象的廉政理念便化作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动能,真正成为激活乡村产业、惠及百姓生活的“金钥匙”。

展望未来,鸿雁理论宣讲实践团将以此次采访为起点,持续深挖“西张博模式”的创新内核,发挥学科优势,用青年话语解读清廉密码,以专业智慧赋能产业融合,为更多乡村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方案,让青春力量扎根齐鲁乡土,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作为。

热门推荐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