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黄河畔校地携手育新苗 鸿雁志乡村振兴启新篇

黄河畔校地携手育新苗 鸿雁志乡村振兴启新篇

为提促“鸿雁”党建品牌影响力扩大,实现学院学科优势与乡村发展需求的深度交融,7月14日,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与梁山县大路口镇在当地镇政府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共青团梁山县委副书记崔崇凯、大路口镇党委副书记兼镇长张昊、大路口镇党委副书记高平原、大路口镇团委书记吕甲强,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瑞学、正科级辅导员赵明聪、辅导员刘程程以及鸿雁理论宣讲实践团成员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仪式由张昊主持。

梁山县大路口镇,宛如一颗镶嵌在梁山西北部的璀璨明珠,毗邻京杭大运河、宋金河古道与黄河。这里,黄河的雄浑、运河的灵动、龙山的厚重与农耕的质朴相互交织,形成了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独特景观。同时,大路口镇也是红色文化的传承热土,抗日战争时期,它作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留下了张博士集昆山县委遗址、王芝茂抗日堡垒村等众多红色印记。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红色基因的传承,赋予了大路口镇独一无二的魅力与深厚的发展潜力,为鸿雁理论宣讲实践团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素材。

签约揭牌仪式上,崔崇凯首先代表共青团梁山县委对李瑞学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在介绍梁山县社会实践整体开展情况时,着重强调了大路口镇深厚的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以及坚实的产业基础,指出这些特色优势将为大学生扎根基层实践搭建广阔舞台、提供有力支撑。随后,李瑞学代表学院发表致辞。他简要回顾了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学院的办学特色以及独具特色的“鸿雁”党建品牌。他表示,学院始终秉持“学用结合”的育人理念,期望通过此次与大路口镇的合作,让信电学子深入乡村一线,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优势,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在热烈的掌声中,双方代表在合作协议书上郑重签字,并共同揭下红色绸布,基地牌匾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正式亮相,标志着社会实践基地平台正式启用。

签约揭牌仪式结束后,鸿雁理论宣讲实践团指导教师赵明聪详细介绍了实践团的相关情况。她表示,在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将紧密结合大路口镇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开展红色理论宣讲、乡村振兴调研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团队成员代表邢智源也满怀激情地发言,他站在青年学子的角度,立志以“自找苦吃”的精神深入乡村,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增长智慧才干,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此次校地共建实践基地的落成,为青年学子搭建了一个集文化调研、技术实践、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成长平台。它不仅标志着双方在合作育人与服务地方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开启了校地协同育人的新篇章。未来,双方将以实践基地为纽带,推动学院学科优势与大路口镇特色资源深度融合,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共推等方式,持续探索“校地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携手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热门推荐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