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院校 » 从学业警示到考研上岸,全员协同助力学业困难学生破茧成蝶——基于动态学业分析的精准育人实践

从学业警示到考研上岸,全员协同助力学业困难学生破茧成蝶——基于动态学业分析的精准育人实践

一、案例背景

2023年初,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在开展学期初动态学业分析时,发现2021级会计学专业学生小S(化名)存在明显学业风险:微积分、概率统计等数学课程连续两学期不及格,中级财务会计、本科会计等核心课程同时不及格,加权平均分位列专业后5%,学期获得学分仅为13.25,已接近12学分的学业警示红线。学院通过“学业预警大数据”监测发现,该生课堂出勤率仅为68%,集体自习参与率为0。

在走访宿舍和一对一谈话中,辅导员和班主任发现小S性格内向敏感,高考时因服从调剂进入会计学专业,对数学类课程存在先天畏惧心理。大二课程难度提升后,其多次考试失利导致自我效能感严重下降,逐渐形成“学习挫败逃避”的恶性循环,出现了沉迷网络与cosplay、昼夜颠倒打游戏、拒绝参与集体活动的逃避行为。

二、关键问题

1.专业认同缺失与学习动力不足

小S高中时为文科生,高考调剂进入会计学专业后对数学类课程存在畏难情绪,专业认同感薄弱,缺乏学习自驱力。加之学业挫败,形成“数学=失败”的固有思维,进一步削弱了学习主动性。

2.心理困境与自我效能感崩塌

学业压力引发焦虑情绪,小S出现“习得性无助”倾向,表现为自我否定、逃避社交等行为。

3.学习方法缺失

小S未能掌握数学类课程的学习方法,花费时间却未能建立起知识体系,知识碎片化导致学习兴趣进一步低迷。

4.外部支持体系匮乏

小S在宿舍中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产生自卑情绪,进一步减少了线下社交。家长无法理解孩子的学业困难,缺乏关心关爱。

三、解决思路与全员育人实践

(一)动态学业分析触发预警机制

学院依托“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启动学业预警响应:

1.明确问题:整合教务系统成绩、课堂行为数据、心理测评结果,生成《小S学业发展诊断报告》,明确数学能力薄弱、专业认知偏差、心理韧性不足三大核心问题。

2.多维发力: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家长、心理中心组成帮扶小组,制定《一人一策学习帮扶方案》,确立“心理疏导+学业帮扶”的帮扶策略。

(二)全员协同构建支持网络

1.辅导员情感浸润

心理破冰:通过每周1次午餐会交流近期状态,以cosplay和游戏等小S感兴趣的话题建立信任,逐步引导其倾诉学业焦虑,缓解心理压力。

环境重塑:引导学生将学习地点从宿舍转移到教学区和图书馆,跳出舒适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2.班主任专业导航

课程攻坚:针对核心专业课程,班主任每周开展“靶向补习”,以翻转课堂方式引导小S梳理讲述课堂所学,提升其对于知识的理解力和掌握力。

职业领航:结合霍兰德职业测试结果,引导小S对于职业选择进行深入思考,该生逐步萌生后续转换专业继续深造的想法。

3.朋辈学业帮扶

组建朋辈导师帮扶小组:班级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从数学辅导、学习计划制定、时间管理监督入手,为小S制定《每日学习清单》。

引入“反向教学法”:鼓励小S在小组中讲解知识点,通过角色转换强化知识内化。

4.家校联动赋能

与家长开展云端联动,提供《家长可以做的100件事清单》,建议父母以积极关注取代批评指责,引导家长与学生共同制定假期学习实践计划,保持学生学习状态、养成学习惯性。

四、实施成效

(一)阶段性成果

学业突破:后续两个学年,小S逐步重修未及格课程并全部通过,顺利完成培养方案要求课程。

生涯转型:2024年3月经与辅导员、班主任深入沟通,小S明确考研目标,针对数学弱项选择跨考行政管理专业,报考距离家乡较近的某重点高校。2025年考研以总分专业第二成功“上岸”。

五、育人启示

(一)全员参与形成帮扶合力

整合辅导员、专业教师、朋辈、家长的力量,多维度立体化关心辅助学业困难学生。班主任的学科辅导与辅导员的心理疏导形成互补,朋辈帮扶与家校联动构成支撑。

(二)动态分析贯穿于全过程

学院通过“学期初筛查”“期中诊断“期末评估”的三段式监测,结合课堂行为数据,建立起“学业数据库”,并针对其中出现明显异常的学生进行点对点干预,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向精准化干预的跃升。

(三)学业帮扶需与生涯规划融合多方位助力

学业帮扶为学生建立自信的同时,为其规划未来生涯发展更能激发学生自驱力,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想学。

六、总结

学生想变好,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变好,就是教育的意义。在学业要求逐步提高,学生压力逐步增大的当下,辅导员应当精准识别学生面临的学业困境,与班主任、科任教师、朋辈导师和家长形成育人合力,精准滴灌式一对一帮扶,成为学生生涯发展路上的护航者。

撰稿:杨文可

热门推荐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