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5日在北京开幕。青岛农业大学广大党员干部师生高度关注,通过多种方式收听、收看大会盛况,大家反响热烈、倍感振奋。
园艺学院党委书记 隋成竹:
两会擘画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为高等农业教育发展指明方向。作为涉农高校党员干部,深感责任重大,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聚焦主责主业,把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学院将坚持把两会部署要求转化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具体实践,锚定农业科技创新战略需求,聚焦种业振兴、智慧园艺、绿色低碳等方向,整合学科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依托科研平台与人才资源,深化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推动校地校企合作,促进新品种新技术落地转化;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专业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打造高质量育人体系,在服务农业强国中彰显园艺人的使命担当。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特种食品研究院副院长 车广杰:
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深受鼓舞,振奋人心。作为一名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我要深入学习好、理解透、贯彻实两会精神,围绕学校“塑优势、转作风、提质量、上水平”的工作总要求,聚焦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探索“一融双高”实践路径,强化高水平食品学科内涵建设,努力在实现博士点申报、标志性成果培育、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切实将两会精神转化为开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生动实践。
资产管理处处长 许金东: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关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容,与资产管理工作紧密相关。近年来学校始终致力于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资产信息化管理,通过建立更完善的资产数据库,实现资产精准调配,让每一项资产都能在教学、科研中发挥更大效能;加强资产清查与维护,确保资产安全完整;积极探索资产共享机制,打破学院、部门间壁垒,促进资源流通,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动物医学院院长 周顺: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也为学院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学院师生将紧紧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这一核心要点,聚焦动物疫病防控、人兽共患病防治等问题,强化思政教育,突出五育并举;坚持学科引领,优化学科生态;推进有组织科研,建立“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和社会服务,形成“社会服务反哺教学科研”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锻造兼具思政引领力、科研创新力与产业实践力的兽医人才方阵。
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动物科技学院院长 沈伟: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充分彰显了国家对畜牧业的高度重视。种业振兴是畜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作为高校教育科研工作者,我们将聚焦加快发展畜牧业新质生产力,加大种业科技人才培养,为产业输送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现代种业发展之路,提升对育种新技术的科技投入,特别是加大在基因组育种、基因编辑育种、干细胞育种等新兴技术领域的科技投入,加快重点畜禽品种自主培育。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不断提高育种、养殖和管理水平。我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畜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经济管理学院(合作社学院)院长 李敬锁:
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深感报告立足新发展格局,紧扣时代脉搏,为农业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指引。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农业高校是提升国家创新整体效能、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人才的要求,立足学科专业优势,进一步优化“新农科+新文科”育人模式,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深化与地方政府、涉农龙头企业的合作,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三农”情怀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依托青岛区位优势,聚焦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发展和上合示范区农业合作等开展课题研究,产出高水平智库成果,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 韩仲志: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学院发展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学院将围绕国家需求,聚焦学校发展目标任务,坚持育人高标准要求,优化学科布局,加快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农学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强化有组织科研,提升创新能力,打造高水平学科平台,为学院特色发展和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青岛市政协常委、青岛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李中华:
政府报告对今年的工作做了周密部署,提出要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根据学校工作要点,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调研,积极服务青岛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实践,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分布式服务站,为服务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齐鲁粮仓”建设,贡献青岛农大力量。
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 吴薇:
政府工作报告以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眼光,精心擘画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报告中指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作为高校外事工作的一员,我切实感受到国家改革创新的磅礴活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1186”发展战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加速推动高水平、高层次的对外交流合作,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不断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以更主动的姿态,将国家开放势能转化为农业高校特色化国际合作的实践效能。
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秘书长、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家胜: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农业工程领域教育科技工作者,我将聚焦现代农业装备研发等技术领域,持续提升智能农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力争攻克农业机械产业技术瓶颈难题,扎实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为加快培养农业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体系化推进智能农机装备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化学与药学院副院长徐鲁斌:
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锚定学校“1186”发展战略,聚焦学科专业特色发展,持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前沿知识以及交叉学科内容融入教学;积极结合AI技术,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专业教师水平;持续加强与优质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培育更多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创新复合应用型优秀人才。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敬:
我们将充分利用学校农科特色及学院专业优势,厚植学生知农爱农情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树立学生文化自信。依托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文化品牌和“虹文·益”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学生广泛参与非遗传承、乡村基层调研等,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激发学生服务“三农”事业的崇高使命感。积极拓宽学生就业路径,鼓励毕业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山东省政协委员、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文琪教授:
政府工作报告对科技创新和教育强国等方面作了明确部署。下一步,我将立足本职工作,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履职建言,助力“蓝色粮仓”高质量海洋经济建设,聚焦延长“蓝色粮仓”产业链条,促进“蓝色粮仓”产品在“菜篮子工程”中的比重持续增加,把水产品、营养膳食、菜篮子工程等内容有机结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海洋强国及健康中国建设中,努力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国家梨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园艺学院果树学科负责人 李鼎立教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将响应国家号召,锐意进取,将两会精神融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中,做强种业“芯片”,攻关产业难题,将最新品种、砧木和配套技术送到梨农手中,促进梨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资源与环境学院柳新伟副教授:
作为一名农业高校教师,我特别关注报告中关于农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报告明确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和“推进退化耕地治理”等重要任务。多年来,我们团队始终聚焦盐碱地提质增效,利用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和多熟种植模式,持续提升盐碱地土壤肥力,为保障粮食稳产高产做出积极贡献。今后,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农业科技创新,在耕地质量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持续深耕,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农学院李朝霞副教授: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等方面内容,我将围绕国家和山东省发展战略需求,致力于玉米生物育种关键技术攻关和新品种培育研究,推进种业振兴,深入农业生产,开展科技服务,为推动我省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立足本职工作,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科教融合理念,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新农科人才。
草业学院、苗福泓副教授: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和“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部署。牧草产业不仅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更是盐碱地治理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我们将加强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推动沿黄地区农业绿色转型,继续以实际行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动物科技学院团委书记 范楚琦:
作为一线辅导员,我将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聚焦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创新教育方法,扎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怀抱“强国有我”的青春志向,锤炼科技创新的硬核本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最美大学生获得者、植物医学学院植物保护2021级学生魏怡然: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教育强国建设、乡村振兴等内容,让我深受触动。我多次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无论是在济南莱芜张家洼开展调研和科普活动,还是在潍坊昌邑柳瞳镇宣传农药的安全使用,都让我深切感受到农民对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渴望。我将发挥学生党员模范作用,深入钻研植保专业知识,提升服务三农专业技能,积极参加乡村病虫害防治实践,运用所学为农户解决实际问题,贡献青春力量。
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农学(中外)专业2101班团支书张宸玮:
我深刻体会到中外合作办学带来的独特优势。学校通过引进、吸收、融合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结合中国实际、探索适合国情的农业发展路径。特别是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学院的教育教学与国家战略需求非常契合。下一步,我将深入乡村振兴领域,努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
3月13日上午,枣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秀芹一行4人来生命科学学院就小麦、蔬菜和花卉等重要作物育种新技术开展座谈交流。
2025-03-16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2025年度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所属青岛市工程咨询院(青岛产业研究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8名
2025-03-15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3月12日下午,药学院举办应急救护培训活动。德城区红十字会、德州市蓝天救援队相关人员以及药学院师生百余人参加。
2025-03-15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3月9日,山东财经大学淄博校友2025年会举行,副校长张新,1987级校友、淄博市政协副主席马靖,1985级校友、山东省并购联合会副会长刘成坤等出席活动。
2025-03-15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3月11日,济南市教育局总督学马炳光,济南市教育局高校联络服务处负责人吕正平、副处长袁家勇一行到济南校区调研交流。
2025-03-15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3月13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第五届数学文化节启动仪式在艺体中心举行,活动邀请山东大学刘建亚教授作专题讲座。
2025-03-15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3月13日上午,党委书记杨天梅赴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青能所)走访调研,与青能所所长吕雪峰开展座谈交流。
2025-03-15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3月13日,深圳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曾雪莲一行到中国海洋大学调研,校长张峻峰在海洋科技大楼会客室与来访客人座谈,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蒋秋飚参加座谈会。 张峻峰对曾
2025-03-15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3月12日,中国移动山东公司青岛分公司(简称“青岛移动”)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亮一行到中国海洋大学调研。
2025-03-15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3月8日至13日,第二届山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山东省选拔赛成长赛道决赛和就业赛道决赛分别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和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举行。
2025-03-15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
3月12日,是我国第46个植树节,滕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以“植树护绿”为主题,组织师生在校园内开展植树志愿服务活动。
2025-03-14 来源: 山东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