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普轻职”风向渐变,三年来11.16万名中考学生超过普通高中线而选择职业学校;“毕业即就业”吸引力增强,全省主要产业新增就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知华友华圈”不断扩大,34所“班·墨学院”越洋跨海出国办学成效斐然。十多年来,教育部与山东连续开展三轮职业教育共建行动,不断改革创新教育理念、办学模式,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34所“班·墨学院”漂洋过海去办学
拥有541所职业院校、在校生274.4万人,山东是名副其实的职教大省。而作为经济大省、海外产业投资大省,山东力争产业发展到哪里,职业教育就支撑到哪里。近年来,山东探索政府统筹、行业牵线、校企合作“组团出海”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新模式,组织50所职业院校,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中央和地方企业深度合作,在1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设了34所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并以山东两位具有职业教育思想的先贤“匠圣”鲁班和“中华科圣”墨子的名字命名为“班·墨学院”。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用航海模拟器训练。记者 张力元 摄
“庞大的海外投资使中资企业急需培养大批具有熟练技能、懂中国技术装备和工艺、了解中国文化且懂中文的当地员工队伍。”山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陈志浩说,基于雇佣当地员工更能节约企业成本并带动当地就业、服务当地民生等情况,大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开始属地化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供给提出新要求,海外办学应运而生。
“教育标准‘走出去’不仅提升了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还持续带动中国产业标准、技术标准走向世界。”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洪文说,他们学院与多方联合开发的3项职业标准,纳入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国家职业教育体系;4个专业教学标准和19门课程标准,被泰国、缅甸等教育主管部门、院校和企业认证采用。
针对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山东职业院校推出“国际化”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为服务各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不少职校还在国内独立或联合培养留学生,通过“引进来”的方式扩大“知华友华”朋友圈。山东职业学院已培养来自巴基斯坦、加纳、缅甸等2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两届学历生。该校2021届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孟加拉国留学生纳耶姆·阿里,完成学业后回到本国就业,收入可负担得起一家7口人的生活开销,并为家里添置了电视、空调和冰箱等家电。他说:“很感谢中国,教会我一技之长。”
11.16万名中考学生另辟赛道由“普”选“职”
2024年,济南所有的中职学校招生基本在第一批次录满。济南市历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党委书记赵波说:“学校去年录取最低分比普通高中提档线高1分,今年则高了41分。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从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孩子的喜好、特点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山东职业学院、淄博职业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滨州职业学院等一批高职院校今年录取分数节节攀升,很多专业超过本科线。
全省宏观数据也显示,“重普轻职”观念在变。山东职教高考报名人数从2012年的3万多人增加到2024年的27.6万人。近三年,全省中考招生中有11.16万名学生超过普通高中线而选择了中职,高考招生中有12.37万名学生达到本科线却选择了高职,4.6万名普通高中在校生转入中职学校,职业教育吸引力凸显。随着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和优质职业教育吸引力不断增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成为更多青年的选择。
升学通道畅通,学生发展空间广阔。山东自2012年以来,在全国率先建立并不断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此外,山东还推进“职普融通”,实施各种形式的中高职、本科贯通培养。毕业于青岛电子学校的戴栋晨通过职教高考考取山东理工大学,现在是哈尔滨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实现了从中职生到博士生的蜕变。“这相当于搭建起职教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中职学生既可上高职专科和本科,又可上应用型大学,也为新增劳动力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王志刚说。
技能大赛拓宽学生发展通道。2020年以来,山东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赛区,为职教学生提供了展示风采、追梦圆梦的舞台,每年大赛获奖选手都是各大企业争抢的“红人”。同时,获奖选手在职教高考中可以享受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有机会进入本科院校深造。近年来,山东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奖牌数稳居全国第一,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材奖数量分居全国第二、三位,职校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越来越大。
新增主要产业从业人员70%由职校培养
职业教育为产业发展输送了“工匠力量”“工程师智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企业歌尔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经理魏文滨说:“我们配置了价值上亿元的生产设备用于实训教学,派遣60余名工程师、工艺师作为专职实训老师,开发80余门实训教材、1万多份企业技能知识点。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每年为企业输送人才近2000人,高职生入职享受本科生薪资。”
目前,歌尔与50多所院校密切合作,建设了6所现代产业学院、15所特色产业学院、40多个校企合作专业。魏文滨认为,产教融合模式下,学生就业意愿高、关键能力强、用人部门评价好,职校成为产业发展优质稳定的技能型人才来源。
济南职业学院牵头成立了济南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并获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以“数转智改”为主攻方向,校企共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150个,开展技术研发647项,有力支撑制造强市的“智”造之变。东营职业学院对接东营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建设高水平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与东营港共建高端化工产业联合学院,从一线技术员到公司董事长,东营规模以上化工企业主要生产线上都有学校毕业生,实现区域化工企业岗位人才支撑全覆盖。
谁能想到,在与山东相隔数千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麦盖提县,由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帮助建设的标准化澳洲淡水龙虾养殖产业,目前已实现规模化养殖,市场销售极为红火。据介绍,学校团队为当地养殖户、致富带头人等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达400余人次,成为当地极富潜力的产业增长点。
这是山东职业教育服务县域,助力新农人就近就业的生动事例。近年来,山东在特色产业基础雄厚、产业人才需求迫切的人口大县和经济大县、强县、特色县,遴选110所高水平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联合举办初中后“三二”连读教育,平均每年为县域输送近10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数据显示,山东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全省职业院校平均每年培养输送60多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优势产业集群、海洋强省、乡村振兴等主要产业领域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说:“在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正不断筑牢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根基。山东将深入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充分释放现代化建设中的职教力量。”
莱州市文泉学校于6月29日上午组织少先队员走进永安路街道福禄苑社区开展了“童声嘹亮诵党情 红色精神永传承”七一主题教育活动。
2025-07-02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5 年 6 月 30 日上午,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五楼录播教室内暖意融融,一场以 “致敬芳华 薪火相传” 为主题的教师荣退仪式在此隆重举行。
2025-07-0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6月27日,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学籍管理工作专题培训会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召开
2025-07-0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6月30日下午,青岛高新职业学校党委书记孙洪传同志以“恪守‘四风六纪八规’争做新时代合格党员”为题,为全体党员讲专题党课,深入阐述新时代党员教师严守纪律规矩、锤炼过硬作风的重要意义与实践
2025-07-0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7月1日,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成永江率队深入各学院,实地检查2025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六十多项赛事备赛工作。
2025-07-0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在宁波市教育局的再三阻挠下,历时4年、逾期2年,兴宁中学和蛟川书院两所“公参民”学校至今未完成整改。
2025-06-25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5年6月5日,中国自动化学会正式公示第九批“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共建示范校”名单,临沂实验中学凭借其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扎实基础、创新课程体系及突出育人成果成功入选。
2025-06-24 来源: 经济参考报
6月23日下午,枣庄市市中区实验中学全体党员赴市中区永安镇薄板泉教育基地开展教育活动。
2025-06-24 来源: 经济参考报
6月17日,济南二中副校长燕校龙带领骨干教师团队一行来到济南一中,参观“世纪筑梦创客中心”、实验室、校史馆等场所。
2025-06-24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近日,我校与聊城大学MPA教育中心(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举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签约仪式,标志着双方开启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校地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2025-06-24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新时代的中国少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用知识武装自己,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为祖国的明天贡献智慧与力量!
2025-06-24 来源: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