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地市聚焦 » “无人机”送药传温情 科技赋能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无人机”送药传温情 科技赋能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刚刚过去的寒假,齐鲁大地处处涌动着青春的力量与温暖。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与智能控制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邢万城,以科技之翼架起爱心桥梁,在鲁西北乡村上演了一场暖心接力——随着装载中药的无人机精准降落在独居老人李大爷的院落,该校"科技赋能基层 青春奉献家乡"主题实践活动结出了丰硕成果。

为了打造乡村"低空健康通道",邢万城团队历时三个月精心筹备,联合当地卫生院,建立动态医疗数据库,运用三维建模技术对18公里配送路径进行数字孪生模拟,综合气象云图与实时传感数据优化飞行参数。当银翼掠过蜿蜒的黄河,飞越层叠的大棚,将温热的药包送达时,李大爷颤巍巍捧住还带着余温的药袋,"这无人机真是及时雨啊!以往抓药要等邻居赶集捎带,现在手机一点,汤药就到家了。”“低空”技术的应用大大缩减了物流配送时间,构建起"云端医疗+智能配送"的基层医疗服务新模式。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大力推动“低空经济”专业体系建设。此次活动,物联网与智能控制学院200余名师生组成的"智飞未来"志愿服务队,已构建起涵盖7个乡镇的无人机助农服务网络。在梭庄村,队员们用无人机帮助村民开展植保作业;在三涧溪村,巡检无人机化身山体道路"守护者";在双峰山村,队员们用无人机多光谱成像技术为千亩良田"体检",等等。学校植保无人机用于乡村建设年节本增效已超十万元。学校团委书记崔璀表示,通过"学研用"联动,山电学子正在把专业课堂延伸至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主战场,一届届青年学子们在服务社会、奉献家乡中实现技术精进与价值升华。

当青春智慧遇见民生需求,当工匠精神融入志愿情怀,那些翱翔于乡野的银翼,不仅丈量着大地到云端的距离,更勾勒出新时代青年科技报国的精神坐标。

 

来源:山东电院青年

作者: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刘雅惠、沈潇

热门推荐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